通俗來說,出軌分精神和肉體兩種,不同國家文化有所差異,以下內容僅適用于國內,針對的是已婚人士和熱戀中的情人。
什么是精神出軌?
個體被其他異性(或同性)任一特質產生好感,主觀認為對方某個方面比自己另一半優秀。
或許有人覺得這個說法相當嚴苛,只不過認可了對方的優秀,并不妨礙自己深愛著另一半,怎么能算是精神出軌呢?那我打個比方,59分只是比60分少了一分,是否可以判定為不及格?
很長一段時間,關于精神出軌是否屬于出軌一直存在爭議,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容錯心理,對另一半精神出軌的界定標準不同,所以有人覺得夸贊別人身材好很正常,有人則認為動機不純。
什么是肉體出軌?
個體出于性沖動,導致行為上和其精神出軌的對象產生身體互動。
這里有兩個條件,起因是性沖動,結果是身體互動,兩者同時滿足時,哪怕是跳個舞或是結伴出游,也是肉體出軌的體現。
現實生活中,因出軌而導致伴侶感情不合的情況,遠非精神出軌和肉體出軌可以說得清,所以我認為,應該將出軌的過程細分為:產生好感、性幻想、非接觸互動和接觸互動四個階段。
產生好感
當個體通過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對其他異性(或同性)任一特質產生好感時,體內會自然合成并分泌出苯基乙胺(PEA),PEA是一種很神奇的激素,分泌量適當時人覺得感覺精神興奮,充滿自信和勇氣,分泌量再強點就會導致呼吸心跳加速,手心出汗,顏面發紅,瞳孔放大;而分泌量過低則會導致憂郁,不自信。
這里提前聲明:任何激素過量或不足,都會導致機體出現異常,切勿盲目進行嘗試,謹記物極必反的道理。
PEA會讓人產生愉悅感,甚至讓某些人產生依賴,這個過程是體內自發而成的,除非自我強制感官剝奪,否則難以抗拒,所以要做到佛家的“六根清凈”絕非易事,咱們也別對另一半過于苛責了,即便和他夸夸別人也沒啥大不了的,他愿意說還好,若是他把這些都藏在心里,你更摸不準。
當好感的程度通過次數、時間的累積,便會開始挑戰個體的價值觀,此時道德觀、是非觀會首次介入,工作生活的繁忙程度、滿意度也會參與抗爭,若依然抗爭失敗,便就會進入性幻想階段。
性幻想
“性幻想”是中性詞,無須聞之色變,性幻想是個體大腦皮層活動的產物之一,也是性生理成熟后一種排解性沖動的方式,可以宣泄內心的壓抑,對心理有平息和撫慰的積極作用,介于意識和潛意識之間,所以只要是正常人都會有性幻想。
但放在出軌的過程,這個詞就是貶義詞,性幻想階段往往具有隱蔽性,個體的伴侶難以察覺,持續時間可長可短,視個體對性幻想對象的評價而定,有些會因為對象的形象負面化而終止,有些會因為喜新厭舊而終止等等,但多數會曠日持久并形成一定程度的依賴。
與此同時,有些個體不再拘泥于單個性幻想對象,可能會出現多個,形成心理學上的破窗效應:反正已經干了這件事,再多幾個又何妨?
總之,處于這個階段的人是隨性的,一方面享受愉悅,一方面不用承擔責任,可以是人前君子,也可以人后行茍且之思,除非個體因價值觀而產生負罪感,否則基本無解。
這一階段的個體已經具備了挑戰第四階段的潛力,但一般還需要沖破第三階段的枷鎖——非接觸互動。
非接觸互動
如果說性幻想是彩排,那么互動就是登臺,這個過程分無意識和有意識兩部分,即無意識地接近對方,有意識地提出或接受和對方互動的請求。
到了這個階段,接近對方并形成一定程度的互動,體內就會分泌出多巴胺。
西方社會學家馬斯洛說,人的需求從基礎到高級分為生理、安全、歸屬和愛、尊重、自我實現,多巴胺這種激素不能喂飽個體的肚子,卻能提供僅次于生理的重要需求——安全感,進而為個體帶來滿足感和幸福感。
因為這個階段的行為是刺激或具有挑戰性的,所以多巴胺分泌的劑量應該會比普通戀愛時高,互動距離越近越親密,則劑量越高,直到你開始厭煩對方便會斷崖式下跌。
另外,這時候還會有種激素作用于個體,那就是去甲腎上腺素,它會讓血壓、心率和血糖含量的增高,產生所謂“心跳”的感覺。
這時道德觀、是非觀、家庭觀、婚姻觀以及法律認知會強力介入做最后的抗爭,少數人在多種激素作用下,大腦中負責記憶和注意力的部分活動受到了抑制,于是失去理智,鋌而走險,一旦有合適的機會,便進入最后的階段——接觸互動。
接觸互動
到了這個階段,毋庸置疑就是出軌坐實了,有些會在激情退卻后一拍兩散,有些則想更進一步,因為體內早已產生了后葉加壓素,這玩意能讓個體對非出軌對象產生排他性,也就是出軌的人回家不愿過性生活的原因之一,也是戀愛中情侶“非汝不婚”的源動力之一。
到了這里,婚姻或愛情便迎來了倒計時,曾經的山盟海誓,房子鉆戒都將成為夢中戲里的橋段,戲外曲終人散。
寫在最后
從分析上來看,出軌的整個過程中,既有人類天性的成分,也有個體和社會道德法律約束的參與,前者渾然天成,后者強力反抗,在個體的腦海中演繹了波瀾壯闊的斗爭場景,絕大多數時候,人類進化出來的文明之盾都防住了原始沖動之矛。
可是,刻錄在DNA上的人類天性有錯嗎?出軌是不是人類的天性呢?這種問題不好回答,所以我卑鄙的用另一種方式來解釋。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理查德·道金斯在1976年發表了《自私的基因》一書,里面有個說法很有意思,大概的意思是基因這種大分子誕生后,有些通過變異,具備通過和氨基酸配對產生蛋白質的能力,這個能力可以有效保護自己遠離外界的攻擊,還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養料,所以這類大分子得以承受住優勝劣汰存活下來,并通過漫長的歷史演化,形成了現在各色各樣的物種,也包括人。
所以,現在的人類不過是基因的傀儡。
人類的感知、思想和行為都受控于基因的支配,為了便于隨機應變,基因賦予了人類大腦和身體一定的自主權,注重內部驅動,釋放不同的激素來達到他的目的,而它的目的就只有兩個,一是活著、二是繁衍。
所以啊,出軌這種事不是人類的天性,是基因的天性,一切的錯都是基因這混蛋玩意兒造成的!
人類文明的進化就是一場反客為主的史詩故事!捍衛文明,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