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下午,得知鄭州市曲劇團在青屏劇院演出《白兔記》,匆忙安排好家中之事,及時趕到青屏劇院,享受了一頓豐盛的精神大餐。
《白兔記》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戰亂歲月,劉知遠入贅李家為婿和妻子李三娘婚后如膠似漆,恩愛有加。
在李三娘的父母去世后,劉知遠立即遭到李家嫂子的逼迫,被逼投軍出走。在離家之時,得知三娘有孕,留下祖傳白玉兔。自知遠走后,李三娘跌入痛苦的深淵,因不愿改嫁,受到非人的虐待——被迫百天挑水五十擔,夜晚磨面五斗。一直到分娩之夜,三娘孤身在磨房推磨。她在無人幫助之下咬斷膠帶,產下愛子,狠心的嫂子趁她昏迷之際,準備將嬰兒害死。幸虧被義仆竇公暗中救起,三娘含淚給孩子取名“咬膠郎”,又將知遠留下的玉兔信物,掛在孩子身上,托竇公千里送子,尋找在軍旅中的劉知遠。
再說知遠自當兵后屢建奇功,曾救下岳元帥性命。負傷后,在元帥府養病。岳元帥之女岳小姐愛慕知遠,怎奈知遠已是有婦之夫。病愈后,知遠托人去探望三娘,正好遇到竇公。竇公在離開三娘時,三娘昏死過去,竇公以為三娘已亡故,告知了知遠。知遠滿懷悲憤,欲自刎尋三娘而去。多虧岳元帥父女苦勸,知遠和岳小姐結婚共同撫養三娘留下的孩子。
十六年后,一個風雪交加的日子,李三娘在尋找丈夫和兒子途中,偶然發現一只帶著箭傷的白兔。進而遇到一位前來圍獵的少年將軍劉承佑。母子井臺相會,各自不知對方身份,冥冥中似有心靈感應。劉承佑無限同情三娘,愿為她傳言尋夫。此時的劉知遠已接任岳父職務,成了一名將軍。在他得知消息后,無疑晴空霹靂,因為心灰意冷的劉知遠已經娶了患難與共的岳氏為妻。劉承佑無法面對這一切,劉知遠更是悲喜交并,進退無路,幸有深明大義的岳氏為三娘的精神所動,要丈夫迎接三娘回來。
劉知遠與李三娘歷盡磨難的一家人,終于走到了一起。而害人的嫂子也最終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此劇在新密是第二場演出,雖然昨天演過一遍,雖然天下著大雨,絲毫沒能阻擋觀眾的熱情,整個劇院內座無虛席。在整個表演過程中,觀眾們掌聲不斷。應該說這是個悲劇故事,觀眾們的心隨著李三娘的經歷而揪了起來,已經和劇中人物命運緊密融合在一起。直到最后戲曲結束,觀眾們還不愿離開。演員們謝了幾次幕,才依依不舍離去。出劇院的路上,聽到的盡是觀眾們的譽美之詞。
都說戲曲傳承越來越困難,但是我覺得,觀眾們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是好戲,他們還是認可的!愿我們戲曲藝術永久不衰,世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