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外國電影,其題裁總會給我帶來震驚。觀看《楚門的世界》,隨著劇情的發展,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的一個故事。太不可思議了,有種虛實瞬間撲朔迷離的感覺。真真假假難以分清。
我想,當楚門剛開始意識到這樣的現實的時候,肯定和我一樣的感覺。而后就是面對困境的憤怒,他被當作木偶一樣被安排了劇情,養育的父母,戀情的進展,朋友的選擇,看似是順其自然的,卻都是被稱作專業的演員來充當。他們盡職盡責,完美演繹每個角色,說對每一句臺詞,可都不是真實的。楚門的世界充滿了被突發事件打破正常劇情發展的鬧劇,當楚門認清真相后,反觀每天在他身邊出現的人,覺得他們是多么滑稽。
當然,楚門如你我一樣,面對眼前這個被創造的世界,盡管是為他量身打造,在這里他是矚目的明星,他也是極力反抗,想盡一切辦法逃離這世外桃源。
吉斯督自作聰明地,像往常一樣,安排各種意外,調用各路演員,使勁渾身解數,想阻止楚門離開。他固執地認為,每個人都會接受現實。可是,他不懂得,自由對一個人具有多大的魔力。楚門不接收現實,再圓滿的謊言,也會透出破綻。而心靈,能感應到。
結果,楚門在他制造的暴風雨中怒吼:你想阻擋我,除非殺了我。他用生命換回了自由。那些拍攝他的人終于肯放過他,也終于看清了他醒悟后要離開的決心。
在這一場漫長的“真人表演”中,盡管大部分演員忠于職守,然而仍有那么一兩個演員看不過楚門被如此對待。扮演他的初戀情人的施維亞,她為吉斯督的制作而憤怒,責問他怎么能如此讓一個人的生命成為一場鬧劇。我與施維亞有同樣的情感,驚詫他把一個人的命運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卻絲毫不覺內疚,甚至為自己取得的收視率和商業價值還沾沾自喜。更可怕的是,完成這樣一個殘忍的鬧劇,不是他一個人的所為,而是觀眾、演員和拍攝人員等等集體行為的結果。
當楚門即將離開世外桃源的那一刻,吉斯督慌了,他開始煽情地講述他見證了楚門的出生,楚門的蹣跚學步,楚門的第一顆牙齒脫落,他告訴楚門你是這里的明星,外面的世界如我給你創造的世界一樣虛偽,甚至更不堪。這時的楚門,已經沒有任何怨恨和憤怒,淡定地轉過身,笑容滿面,一臉輕松,說:“假如我再碰不到你,祝你早、午、晚都安。”我想,是剛經歷過的生死搏斗,是即將開啟的新生活,讓他更寬容,從容,他與這個未曾謀面的制作人的故事終將成為過去。
當看著吉斯督微笑著對楚門說那些煽情的話時,我確實看到了一絲慈父的神情。其實想一想,我們身邊也不乏如此的父母。自孩子出生,就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要聽父母的話,聽老師的話,要交學習好的朋友,要上大學,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子,走這一套標準的“好孩子”路線。一句“我是為了你好”,就忽略了孩子的思考,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忽略了孩子的自我空間,阻止了孩子的探索,切斷了孩子的嘗試。有多少父母,以愛之名,做了很多限制孩子的事情。結果是,孩子成了乖孩子,即使有新機遇降臨,也會因好奇心匱乏而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圈里。劇中,楚門本已溺亡的爸爸再次回來,我猜測,他是要告訴楚門真相的,他應該是一個明理的父親。
幸好,楚門發現了這個世外桃源是虛假的。他可以毫無留戀地去尋找一個真實的世界,一種自由的生活。最終,他成功了。
更可怕的是,故事會有另一種結局,楚門會安于現狀,接受被安排的命運。像我們的耳熟能詳的言辭:這里,不愁吃,不愁穿,挺好的。陽光明媚,現世安穩。當局者迷,就可悲了。
要么你本是能看清事實的人,要么就學會站在人生的高度上思考當下。否則,很容易被某些東西,或人,或命,擺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