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恕我愚昧,在明史中又發現一位傳奇人物“李時珍”。我自然知道他的大名,在兒時的考試中,無數次地出現他和另一部書的名字《本草綱目》,書的作者就是李時珍。讓我意外的是他是明嘉靖年代的人。
在古代,一般的男子從小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科考。從最初的秀才,國家就開始賦予一些特權,比如免賦稅徭役,見官不跪,甚至在有些朝代,秀才是可以定時領到國家扶助銀子的。而考中舉人就可以當官,不過要看機會,即便機會來了,官職也小的可憐,不過當一位教書先生,或者找一份差事要容易了許多。考中進士就不用說了,官是跑不了了。
這位在后世人眼中大名鼎鼎的人物,當時為了科考也是殫精竭力。事實證明,人在特長方面真的是早就注定的,李時珍先生在科考方面并不順利,雖然考中了秀才,但之后三次考試都未中舉。
于是一氣之下,他決定不再參加科考,跟著父親干起了老本行。他的父親是當地的名醫,按現在來說,這樣的條件,這樣的家境,還參加什么科考,跟著父親學藝才是正經。不過有一句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說明了科考在古人心中的份量,即便是名醫,在身份上也是非常低下。
不過考不上也沒辦法,學醫總還是一條出路。就這樣李時珍先生終于走上了屬于他的道路,很快便展現出了他的天賦,醫術越來越高,治病救人的經驗越來越豐富。盡管如此,他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差,因為他不按套路走,不收天價醫療費,甚至很多病人免費問診,免費贈藥。
好在楚王聽到他的名聲,請他到王府擔任自己的私人醫生,定期有工資,還有豐富的藥材和大量的醫書。在這段時間,他的名聲不斷擴大,被人稱為神醫,于是被一心修道,想要長生不老的嘉靖聽到風聲,把他請到宮里。
這一年的李時珍先生剛剛三十出頭,正是干事業的時候,看起來前途一片光明璀璨。他卻遇到了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請他看病這位的身體。嘉靖皇帝本身身體好的很,只是一個愛好和李時珍的專業有些相沖,他在修煉長生不老術時,為了保證效果和進度,時常進補一些“仙丹”。
這些“仙丹”在現在看來,就是一些金屬物的組合,是萬萬不敢入口的。李時珍先生雖然不懂這些仙丹的化學成分,但長期的治病救人經驗讓他養成了唯物主義的思想,并不相信可以借助一些仙丹、金丹就能長生不老。
但皇帝的理想不是他能更改的,于是他在學完了太醫院所有醫書以后,離開了皇宮。這一年三十五歲的他,已經見識了各種人間極品,上到皇帝藩王,下至窮困的人民,更見識了各種說法、觀點不一的醫書,和天南海北的藥材。
于是他決定寫一本書,就是后來的《本草綱目》。歷經二十六年,走遍全國各地,嘗了無數草藥,才完成這部共十六部,五十余卷,記載藥物一千九百多種,各種方劑一萬一千多則。
這本書很快傳入日本、朝鮮和東南亞,之后傳入歐洲、北美,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成為世界醫學史上的權威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