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我這過去的20多年的時間,幾度分離,幾度聚合,時間或長或短,感情或深或淺,來來往往,雖然是不同的人,卻是同樣的主題——愛情。
在140多年前,有一位少年和我有著同樣的際遇,卻在愛情的道路上坎坷前行,屢敗屢戰而不改初心,直到最后依舊守望著愛情。
當時的這位少年就是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畫家文森特·梵高,很多人對他普遍的認可是:活著的時候窮困潦倒,死后富可敵國;活著的時候無人認可,死后譽滿全球。除了藝術,他還有令人感動的一面,那就是他的愛情。
1、早年的他,一個純粹的“直男癌”!
1874年的倫敦,21歲的梵高從睡夢中醒來,聽到一個美妙動人的聲音,仿佛百靈鳥一般的清脆和悅耳,這一聲音似乎在云端,但卻又無比地貼近耳畔——他來自梵高正暗戀的姑娘,房東的女兒厄休拉。
厄休拉那一年19歲,大眼睛,臉上整天都是笑瞇瞇的,渾身上下散發著青春浪漫的氣息。梵高看在眼里,心卻無時無刻不再隨著美麗的厄休拉所牽動。
和厄休拉每接觸一次,哪怕就是簡單看看她那天使般的面孔,他心里熾熱的愛情烈焰燃燒的就會更加旺盛一些,直到把它灼燒得無力自拔,他終于哆哆嗦嗦地向女孩求愛了。
那一天晚上,梵高回到住處和厄休拉一起掛畫,燈光昏暗,女孩的微笑若隱若現,他最終鼓起勇氣向厄休拉表白:“厄休拉,我是全心全意地愛你,唯有你做我的妻子,我才會幸福!”
厄休拉驚訝無比,直截了當地拒絕了他。梵高聽到他的拒絕全身都僵硬了,好像一塊石頭,等他回過神來,便歇斯底里地抱住了厄休拉,厄休拉掙脫他的雙手逃跑,留下一句話:“紅頭發的白癡。”他當時也不知道,他心愛的姑娘早已經和其他人訂了婚。
之后梵高不肯放手,又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費盡心思追求厄休拉,最終被房東直接趕了出去。
這是他的第一次愛戀,他愛上了一個不愛自己的人。
2、是什么讓他愛上了自己的表姐?
梵高看著自己心愛的厄休拉披著婚紗,成為別人的新娘,心碎了一地。倫敦下起了無休無止的大雨,在婚禮交響樂和雨聲的合奏中,他步履艱難地踏上輪船,離開了巴黎。
梵高來到阿姆斯特丹學習神學,借住在一個叔叔家里,這時他遇到了表姐凱,還有她的丈夫和孩子。表姐美麗大方,優雅熱情,梵高看著表姐,發現表姐真的是好看,他的那顆受傷的心開始有些悸動。
26歲的梵高找到了他一生的愛好——繪畫, 那個他很喜歡的表姐來到他的家中。此時凱的丈夫已經去世,梵高心中禁閉的閘門一下子打開了。
一天,他和凱走在郊外,在凱給他看畫時,凱溫暖的肩膀碰到了他,像是一陣春風在撫慰著他,梵高素來天性沖動,當即就像凱表白。凱大驚失色,拼命逃跑了。
回到家中,父親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說他這是亂倫。第二天,凱回到了阿姆斯特丹。他無能為力,暴怒不已,他想去阿姆斯特丹向凱再訴衷腸。
那一年,他28歲,28歲的他買不起一張去阿姆斯特丹的火車票。
最后,他的弟弟提奧寄來了車票錢,梵高穿戴爭氣來到凱家的客廳里,要求見一見凱。凱躲在自己屋子里不見他,這份沉默把他折磨的快要發瘋了,于是他瘋了似的把手放在蠟燭上,“讓我對她講幾句話”,“只需要我的手能夠在火上放多久的一點時間。”蠟燭熏黑了他的手,眼看幾乎就要燒穿他的掌心,他他疼的牙齒上下打架,但是手卻沒有挪開,但是身體僵硬地站在那里一動不動。
里屋的門開了,出現的不是凱,而是凱的父親,他撲過來熄滅了蠟燭,怒吼著把梵高攆了出去。
倫敦雨水,阿姆斯特丹的火焰,見證了他一次再一次失去的愛情。這一次,她愛上了一個他不能愛和不該愛的人。
3、后來,有一個女人愿意為他去死!
飽受情感折磨的梵高唯一可以寄托的就是繪畫,這是支持他繼續活下去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和意義。
他跟隨自己的父親輾轉來到紐南,這里是一派田園風光。他整天在田野里寫生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所描繪的對象。他每次清晨早早地起床繪畫,每天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好像有人在身后偷偷地看著他,而且這個人還是一個女人。
這個女人叫瑪格特,算得上是一個老姑娘,三十九歲了,但是他愛上了差不多比自己小十歲的文森特。
說句實話,梵高并不喜歡他,但是有個女人親近他,似乎就有一種被人需要的久違的感覺,就像他一直需要一個家。于是,梵高決定要和瑪格特結婚了。
但是這樣的一個決定立即遭到兩家人的反對,男方家認為梵高沒有個穩定收入,怎么可以結婚;女方家更是強烈反對,因為在他們看來梵高是一個游手好閑的無業青年,不能嫁給他。這樁婚事因此告吹,瑪格特一天天消沉下去。
一天,瑪格特慌慌張張地跑來見梵高,顫抖地對梵高說:“文森特,我愛你!你要記住我比你一生中的任何一個女人都要愛你!”然后這個女人竟在梵高身后服了毒準備為愛去死。
人們七手八腳撿回了瑪格特的一條命,然后把她送到了精神病院。
這一次,梵高遇到了一個愛自己但是自己并不愛的人,生活仿佛和他開了個大大的玩笑。
……
梵高,直到他離去的那一天,他一直都沒有機會品嘗到愛情的甜蜜,相反,他所嘗到的盡是無窮的痛苦和折磨。
盡管如此,他的心中依舊向往和期待著愛情,像一個宗教徒一般虔誠,哪怕像后來所說的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給一位交際花,心中不曾磨滅的是對于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因為愛情,義務反顧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這是梵高的第一次愛情悲劇;
因為愛情,不假思索地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這是梵高的第二次愛情悲劇;
因為愛情,一個愿意為他去死的女人與他擦肩而過,這是梵高的第三次愛情悲劇;
……
愛情,愛情,還是愛情。
文森特·梵高,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一位愛情的殉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