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連環(huán)畫買來已經(jīng)好多年,五年級孩子的有一本必讀書目就是《三國演義》。但是原版的文言味比較重,孩子未必看得懂,于是就買了這套連環(huán)畫可以讓孩子來借或者自己買著讀。
那時候孩子們聊的挺熱乎,下課在聊,吃飯再聊,放學(xué)路上還在聊。誰跟誰打,誰如果怎么樣,結(jié)果就會怎樣。最喜歡的英雄是誰?理由是什么。這批孩子都要去讀高中了,可是慚愧呀,還沒有看完整本的三國演義。比較喜歡看散文,看其他的小說,不太喜歡看打打殺殺的,就耽擱了。
今年也許又教五年級,于是趁著暑假把連環(huán)畫看了,然后再去看原版的《三國演義》。先至少過一輪,明白里面的故事情節(jié),這樣才可以設(shè)計問題,進行梳理,做進一步的閱讀設(shè)計。
看了6本,人物太多了,故事情節(jié)復(fù)雜,實在是記不太清。還好,因為有些故事知道,所以加上新的不會太為難。
五年級孩子們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意味的小說,孩子們會有危難情緒,所以要抓住機會,以連環(huán)畫作為誘惑,讓孩子了解故事的大概情節(jié)。那么下面看文言文,就會降低一些難度。這時就會有兩極分化的情況,閱讀積累比較多的孩子,再加上喜歡看打打殺殺的,那么就對三國演義鐘愛有佳。那么也跟著對這部分的文字就能夠理解。而另外一些孩子,本身還沒愛上閱讀,對打仗也不感興趣,那么加上這個語言的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就會造成一些困難,就會退縮,那么這一時候這兩極分化就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