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很討厭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是母親節,大家都在朋友圈訴說著對媽媽的甜言蜜語,而我,這一天都沒有再看朋友圈。

我知道自己是在逃避,就像十幾年前那樣。

那時候我六歲,剛上一年級,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剛開始風靡起來,每次老師教我們跳舞的時候都會用這首歌來當背景音樂。

小伙伴們跳的開心,唱得也開心,而角落里的我,連歌詞都支支吾吾地唱不出來,動作也變得扭捏起來,睜著眼睛無辜地看著老師。

心里想著,為什么世上只有媽媽好呢?那爸爸,爺爺和奶奶呢?我不理解,因為我沒有媽媽,我的媽媽在生下我五個月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

我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唱出這首歌,所以從那以后,每次舞蹈或歌唱表演我都會用害羞來拒絕。

一個沒有媽媽的小孩,甚至不知道媽媽是什么的小孩每天都要被強制唱著世上只有媽媽好是不是有些諷刺呢?曾經我一度認為這首歌是偏駁的,甚至歌詞對我來說是殘忍的,“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是顆草。”難道我只是一顆任人踐踏的小草嗎?

因為沒有媽媽,我遭受著小伙伴們的嘲笑。

每天放學,都會被班里的男生跟著一路罵,罵我是沒娘的孩子,我表面強裝著微笑,不理會他們,低頭走自己的路,假裝我不是他們口中謾罵的人物,我害怕成為可憐的焦點,害怕所有人都知道我沒有媽媽。

班里的女生時常會問我,你的辮子每天都是誰扎的啊,你的媽媽呢?我編制了一個謊言,說我的媽媽在外地,很忙,一般不回來,我的辮子是奶奶給我扎的。

這個謊言,我維持了整整六年。我騙了發小,甚至騙了我自己。




除了有時候會遭受別人的嘲笑外,我的童年其實很幸福。

我有愛我的爸爸,爺爺奶奶,伯父和姑姑。

曾經我可以很自豪的說自己是一個來自七口之家的幸福大家庭,在我看來,我的家庭是圓滿的,不像別人說的那樣,是殘缺的。

在入學之前,我對媽媽這個詞語沒有任何概念,甚至沒有覺出自己家庭的不同,也沒有羨慕過別的小朋友有媽媽抱,有媽媽可以撒嬌。直到心智開始成熟,進入到青春期時,我才深刻意識的,沒有媽媽的孩子,真的像一顆草。

這時,我才開始羨慕身邊有媽媽疼愛的孩子,想像她們那樣抱著媽媽訴說心事,被媽媽帶著買漂亮衣服。

我也羨慕過一個小時候一起玩耍的神智不太正常的大姐姐,因為我聽她說,她小時候來我家玩的時候,我的媽媽給她扎過辮子,她說我的媽媽人很好,很漂亮。

去鄰居家玩的時候,也老是會聽到她們談論我媽媽,言語中只感到可惜,多次的習以為常后,有一天我開始好奇起來,我的媽媽,是什么樣子呢?

腦中仔細搜索著關于媽媽的回憶,卻沒有絲毫,只能在他人的言語構造中嘗試著想象。

有一次聽姑姑講,媽媽有一天抱著我,突然發出一陣憂慮,說:“這個孩子啊,我還能看到她長大成人嗎?”




我欠媽媽的生育之情,是怎么都還不上了。

有一次,我翻過去相冊的時候,看到一張媽媽抱著我的照片,我盯著看了好久,想著:曾經,我也是媽媽懷里的一塊寶,被小心翼翼的呵護著。

一轉眼已經19年過去了,每當我感到難過時,我都會翻看那張相片,拿在手上發呆,想象著媽媽懷抱里的溫暖。

今天母親節,祝我的媽媽在天堂安好,感謝她賜予我生命,使我有幸來人世走一遭。也感謝撫養我長大的奶奶,陪伴我成長的姑姑,賦予我力量的姨媽。

祝天下的母親今天快樂,愿時光將她們溫柔以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