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做什么事,我向來都是要拖到萬不得已才開始準備的。然后在最后的階段把自己逼到絕境,拼命的干。最后結果有好有壞,碰到好結果就一副“老子天下最牛掰”的傲嬌,結果不如人意,就用時間短來安慰自己。學習就是最好的表現形式。
不過說來也奇怪,除了學習我都積極的要命。大學辯論賽,只要辯手有我,而我又恰好沒有其他要緊的事,我一定是很積極的,因為我特別喜歡那種思想碰撞(撕B)的感覺。針對每個辯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討論會隨著查閱資料的增多而越發激烈,很喜歡這種看透一個辯題內在意義的感覺,也很喜歡結辯稿的最后升華,越到存在社會爭議的情感性話題,真的會在最后起立的一瞬間熱淚盈眶。
說到辯論,真的是我大學那段暗淡時光里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以至于越到畢業,記憶就越發深刻。
第一次接觸辯論是在初二參加學校藝術節的時候,那個時候說菜鳥都算是稱贊了。09年,連微博都沒有,除了每天刷葬愛家族似的QQ空間,偷個菜,真的是什么都不懂,不過說來也奇怪,那個時候的我還真心覺得自己什么都懂,不然怎么會在沒人毛遂自薦的時候我頭腦發熱報名辯論呢?(黑人問號臉)
抱著本子握著筆,假裝很懂得樣子沉思,在別人看來實在認真,只有自己知道我正在努力的想,辯論的辯是哪個辯。
似乎是赤手空拳上陣的,畢竟辯都還分不清的我是根本不知道這種文化人的扯淡是需要準備的。接下來的半個小時,內心是一遍一遍的草泥馬,一辯是什么?為什么還要問問題?我要說什么?我是誰?我在哪?結果已經非常的顯而易見了。當時坐在我對面的二辯已經雅思7.5出國了,而我還在要死不活的準備考研。
第二次真正意義上的接觸辯論是在大學。大一剛來什么都想嘗試,尤其是在競選團支書失敗以后,就想拼了命的掙一口氣,辯論隊、學生會、主持隊、各種比賽都會有我的身影,其他的以后再說,今天只說辯論。
記得特別清楚,辯論隊的納新和學生會復試沖突,提前聯系學長學姐,商量好了時間,著急忙慌的就開始了辯論隊初試。是抽三個詞條,然后組合起來說一分鐘,我抽到的是“冰桶行動”、“U盤”,好吧,時間太久第三個不記得了。反正順利進了復試,然后開始了我的四辯生涯。從復試開始到結束辯論,一直在四辯的位置上,從“協班級代表隊問候在場各位”到“協學院代表隊問候在場各位”再到代表學校,這其中的心酸和幸福全都記在了腦袋里。
很喜歡和隊里的人一起打比賽,在一起討論辯題,一起聚餐,一起玩。辯論隊應該算是大學唯一一個關系好是真好的組織了吧,以至于后來因為面臨考研等一系列問題而沒有時間聚在一起,間隔近一年再見,絲毫不會尷尬。
考研狗,要睡覺了,今天寫到這里,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