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高情商溝通術
今天為你解讀的是胡慎之所著的《高情商溝通術》,這是一本可以幫助你輕松自如應對社交問題的書。
我們每一天,幾乎都要與人交往。只要是需要我們和其他人共同參與的,就一定逃不開聊天和相處。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跟親密的人在一起可以侃侃而談,遇到了陌生人,不是羞于開口就是思維跟不上聊天進度。
那么如何在社交場合中運用高情商,輕松自如地應對一切問題?無論遇到什么身份,什么性格的人,都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贏得對方的好感,順利地將聊天進行下去呢?《高情商溝通術》這本書將為你一一作答。
作者在書中首先介紹了表達自己的方法和與他人溝通的基礎技能,其中包括聊天的技巧、講話的姿態、有效地贊美他人、獲取對方信任的方法。
其次,作者將基礎技能應用到具體的場景中進行講解,包括職場中領導與員工之間如何互相應對,工作與家庭之間的矛盾如何化解,家庭中孩子與父母如何更好地相處以及戀人之間如何展開愛情、長期相處等。通過場景化應用使讀者能夠更輕松的學會那些社交中的基礎技能。
本書的作者胡慎之是資深關系心理學家,他的研究領域包括婚姻關系、親子關系等。他曾任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特邀的嘉賓,湖南衛視《變形記》特邀心理顧問。作者從事心理咨詢行業十余年,通過多年的心理學工作經驗總結出了這本實用溝通技巧類書籍,希望可以幫助到所有深受社交困擾的人。
好,以上是本書以及作者的簡單介紹,下面我們將分成三部分來學習本書具體的內容:
第一部分,我們會來了解“如何更好地將自己展示給對方,以此來順利地開啟一段聊天”;
第二部分,我們會學習“如何長久地將相處維持下去”;
第三部分,我們會學習應對各種不同社交場景中常出現的問題的方法。
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高情商溝通術》,去看看作者都介紹了哪些高情商的溝通技巧。
首先,讓我們先來看看,在聊天開始的時候,如何將自己更好地展示給對方。
胡慎之在書中提到,一場愉快的聊天你要做到有鋪墊,有互動,有親近的表達,以及充滿儀式感的收尾。營造一個愉悅的聊天氛圍,有助于你接下來的一切社交舉動,包括推銷自己和贏取對方好感。
那么怎樣算是一個好的鋪墊呢?比如遇到相熟的朋友,我們很自然地詢問:“最近過得怎么樣?”或是“有沒有遇到什么事情可以說說?”這些都是不錯的開場方式。我們不需要一開始就選擇太深入的話題,只需要向對方表達出我們對他感興趣就可以了。
然后我們再來說說互動。關于這個過程,胡慎之在書中專門強調了兩點:代入感和投入感。簡單來說,代入感是讓對方走進你的情緒中,投入感是讓對方感到你走進了他的情緒中。
舉個例子來說,你講的話題非常有趣,極大地引起了他的興趣,他聽了前半段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半段,這就是讓他產生了代入感。再比如對方講了一段自己年少離家辛苦打拼的經歷,你一直專注地看著對方的眼睛并向其表達了你也有類似的經歷,你的感同身受會讓對方感覺到你對他的話題很投入,從而更加刺激了他傾訴的沖動。
如果你能在一場聊天中,同時讓對方產生代入感和投入感,那么就可以說你們之間已經建立起了一場優質的互動。
接下來我們再來聊聊何為親近的表達。親近的表達是指在交談的過程中,你適當地向對方表達你與之聊天的愉悅心情,通過對其的肯定與認同去維持你們之間的愉悅氛圍。
比如,“跟你聊天我覺得特別有意思。”或者“你剛才說的這些話對我啟發特別大。”沒有人會抗拒被人喜歡被人肯定。
最后,在聊天即將告終的時候,我們還需要一個恰當的方式來終止這場談話,目的是為了將愉快的心情延續到下一次聊天。試想一下,生活中,如果你話講到一半,對方毫無征兆地突然離場或是終止,你一定會感到非常不快。我們可以在聊天中提前告知大概離開的時間,在離開的時候,給予對方一個擁抱,這都是一個不錯的結束方式。
好,我們了解完如何通過鋪墊、互動、親近表達與充滿儀式感的結尾來營造一場愉快的聊天氛圍。那么接下來,讓我們再來看看,在推銷自己的過程中應該用怎樣的表達方式。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我們面前有兩個人,一個人講話理直氣壯,充滿自信,而另外一個唯唯諾諾,缺乏底氣,你會更喜歡跟哪一個人聊天?一般都會更喜歡自信的那個。
生活中,那些不敢與人溝通的人,常常善于自我設限,缺乏自信。什么是自我設限呢?就是用過往失敗的經驗來告訴自己:這件事情我做不好。然而事實上當你不再那么過分看重他人對你的看法,而僅僅是單純的想要表達你的思想,交流就不會變得那么可怕了。之后,再通過生活中一些小事去累積成功的經驗,就可以逐漸積累起自信了。
比如,我曾經就遇到過一個姑娘,她學了很多年英語,卻從來不敢開口講。直到有一次,在公司活動上,一位外國友人向她詢問桌上的是不是啤酒,她自信而友善的回應換來了外國友人的稱贊。從那時起,她開始嘗試著與人開口交流英語,她開始意識到交流并沒有過去想象的那么難,她變得越來越有自信,而交流也變得越來越順暢。
由此可見,正確的表達姿態是與人溝通往來的必要條件。
剛剛我們說過了營造愉快的聊天氛圍,以及正確表達的姿態,這些都是在聊天正在進行的時候我們可以去努力的方向。但其實很多時候,交際在我們無意識的時候就已經展開了。?
舉個例子,姑娘小A近日被家人介紹了一個相親對象,但是她加了微信之后就果斷地拒絕了對方。因為她在對方朋友圈中看到了很多消極充滿抱怨的言論,照片中看上去也是個邋遢不修邊幅的人,她感覺對方是個心胸不夠開闊,不講求生活品質的人,因此她連見面的機會都不想給對方。由此可見,一個積極正面的個人形象才是社交中的先決條件。
我們平日里的言談舉止,著裝體態,甚至連社交網絡平臺上所展示出的照片也都無時不刻影響著我們的社交質量。在別人對你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這些因素便決定著你在他人眼中的第一印象。
好了,接下來讓我們回顧一下第一部分的主要內容:要想更好地推銷自己,就要學會打造積極正面的個人形象,營造愉悅的氛圍,再配以自信篤定的表達姿態。擁有了這些法寶,相信你以后遇到任何陌生場合都不會再對如何推銷自己感到手足無措了。
了解完如何有效地推銷自己,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當關系已經建立起來后,要如何才能與人更長久而高質量的相處下去。這個也是我們今天要重點學習的第二部分內容。
首先思索一個問題,我們都喜歡跟什么樣的人呆在一起?毫無疑問,這個人要讓我們感到開心。那么我們也可以反過來利用這個規律,想跟他人長久的相處下去,就要贏取對方好感,并將好感維系下去。其中最簡單也是最屢試不爽的一個辦法就是:學會贊美對方。
什么叫會贊美?就是俗話說的:夸到心坎上。舉個例子,你在商場選購衣服,突然來了個導購員,一上來就熱情地夸你長得美,戴得耳環也好看,你自己搭的衣服也好看,她夸得天花亂墜但你絲毫不為所動,因為你知道她稱贊你是為了獲取你的好感,從而達到她賣衣服給你的目的。因此,這種為了贊美而贊美的方式,就沒有辦法真正夸到對方的心坎上。
那么現實中我們要如何才能做到不踩雷區,講出對方喜歡聽的話呢?胡慎之在書中提到三點:贊美要抽象化;要有差異化;要贊美對方的最高需求。
什么是贊美要抽象化呢?就是指不要只局限于某一件事物上,而是給予對方想象的空間。舉個例子,當你見到你的朋友用了一只顏色非常漂亮的口紅,你不要只夸獎她的口紅顏色漂亮,你可以說這只口紅顏色非常襯托你的膚色,顯得你氣色很好,非常有氣質等等。這就是一個抽象化的表現,你抽象地夸獎姑娘氣質高貴,儀態端莊就一定比局限地夸她脖子修長,腰背挺直要來得高級得多。
說完抽象化,我們再來說說差異化。打個比方,當你面對英俊的心儀對象,你想對其表達你的欣賞,你要如何稱贊對方呢?你對他說:“你長得真帥。”想必他從小到大也沒少聽過這樣的夸獎,因此這樣的稱贊并不會有什么效果。但是假如你這樣說:“我一直以為長得好看的人可能會性格比較孤傲,不好相處,但沒想到你竟是個如此隨和幽默的人。”如此,對方一定會感到非常受用。這就是贊美的差異化,不要去講對方已經習以為常的內容,而是通過一些與別人不同的贊美方式,讓對方感到你的贊美是真誠、有深度的,他會感到有存在感,從而更加重視你。
最后,讓我們再來看看什么是贊美對方的最高需求。
假如你忙碌了一天回到家看到媽媽已經做好了豐盛的晚餐,你非常想稱贊一下她,那么你是說:媽媽你今天真漂亮!你做的飯真好吃!還是說:媽媽真是太厲害了,白天也是辛苦了一天,晚上還給我們準備了這么精致豐盛的晚餐,如果沒有媽媽簡直不敢想象我的生活品質會下降多少。想必說到這大家就都明白了,對于媽媽來說,她的最高需求就是家庭成員認可她的付出,認可她存在的價值,所以當你的贊美讓她感覺到你懂她、在乎她、看到了她的辛苦,那比你每天一萬句你真美都要管用。同理,在任何社交關系中,抓準對方的最高需求才是贊美的最高境界。
學會了如何稱贊他人,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解讀對方的心聲,但是除了選擇對方喜歡聽的話去說,有時我們還會面臨這樣的挑戰:那就是選擇對方當下只想聽到的話說。這句話怎么理解呢?舉個例子,當你向繁忙的領導匯報工作時,就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最有價值的信息簡明扼要地告知領導。你要做到條理清晰,重點明確,不講無用的廢話。這個時候就不需要你用什么華麗的辭藻去贊美領導了,因為他當下最想聽到的信息就只有你需要匯報的工作,越簡單越明確越好。
這也就是接下來我們要講到的知識點:如何提高溝通的效率。
有個員工小A接到了客戶詢問業務和產品的電話,他馬上去告知領導,然后領導問他對方客戶那邊什么情況,空間有多大,需要安裝什么型號的產品。小A說沒有問,又轉回去問客戶,來來回回幾次,費時費力,領導感到很不耐煩。同樣的事情,小B是怎么做的呢?在接到客戶電話的第一時間,就把可能產生的情況都詢問清楚,然后一次性向領導匯報全,這樣不僅省時高效,領導也會覺得小B工作能力更強。
無論是剛才講過的贊美他人還是提高溝通效率,本質上來說,都是通過對情境的觀察去分析對方當下想聽的話。掌握好了這項技能,有助于我們在未來的人際交往中更加得心應手。社交本身是個有來有往的事情,它對于我們來說,有好的一面,自然就會有壞的一面,我們努力學習高情商的溝通技巧,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與人相處的分寸感。但現實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把握分寸,當有人逾越了你的底線時,你要如何捍衛自己的界限呢?
比如面對他人惡意的挑釁,別人的言語中傷或是搶奪了本該屬于自己的資源,卻苦于各種原因不能直接反擊,我們便會感到憤怒、委屈甚至懷疑自己。那么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我們可以嘗試著分析別人惡意挑釁的原因。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對方挑釁你并不是你做錯了什么,反而是你做得更好或是擁有了他們想擁有卻得不到的東西時,你便會釋然了,憤怒的情緒得到緩解,不會再懷疑自己否定自己。
其次,我們可以嘗試著用幽默的方式去化解這些惡意。盡管你完全有能力直接對抗,但是真的這樣做不僅失了身份,還將自己與對方徹底置于敵對關系,在未來的社交中徒增煩惱。小劉經常有意無意地在公共場合嘲笑小張長了一張大臉盤,但是小張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幽默地回道:“臉大一點,漂亮得更明顯啊。”可以說她的做法就非常的聰明了,不僅愉悅了氛圍,化解了自己的尷尬,還能因為高情商的表現,在其他人眼中收獲更加正面的評價。
好了,聊完如何與人相處,我們現在來梳理一下第二部分的要點:在社交關系中要熟練應用贊美他人的技巧,并且在不斷提高與他人的溝通效率,這會使你在未來的社交中充滿魅力,無往而不勝。與此同時隨著社交參與度的提高,你也會面臨越來越多被他人逾越底線的情況,懂得適時恰當地捍衛自己的界限也是一個社交高手必備的基本技能。
了解完前面兩部分的內容,最后讓我們進入第三部分的內容學習,看看在家庭、情感、工作等各種不同場景常出現的社交困擾,作者都為我們提供了哪些實用技巧。
首先我們先來談談家庭中最常見的困擾: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外求學、謀生、打拼事業,我們與父母相處的機會越來越少。于是,我們常常會發現,盡管彼此想念,但溝通交流的話題卻總是很少。有的時候打電話聊天,彼此詢問幾句“吃了嗎?”“在干什么?”就再找不到話題了,尷尬不已。那么我們要如何去緩解與父母之間的尷尬,讓每次交流都能以愉快的方式進行呢?
其實很多父母與孩子之間交流不暢的原因是沒有將雙方作為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看待,父母永遠覺得我們是個孩子,需要照顧和指導;而我們覺得父母已經跟不上節奏甚至年紀越大反而越會像個小孩子。那么如果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就要擺正心態,明確我們與父母之間是成年人在與成年人交流。我們要像朋友間相處那樣輕松自然,不再吝嗇分享,不再隨意敷衍。
其次,我們要學著尋找父母感興趣的話題。如果父母找不到我們感興趣的話題,那不妨我們主動尋找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比如詢問他們身邊發生的人和事,就會很容易打開他們的話匣子。主動尋找話題,激起父母主動分享的興趣,這樣不僅可以愉悅交流的氛圍,還可以有效轉移一些你不愿意面對的話題,比如戀愛結婚啊這些你避之不及的話題,如此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呢。
最后,我們要經常向父母表達他們在你生命中的重要性。我們的成長和離家,對父母來說是一種缺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感到自己在孩子的生命中越來越沒有存在感了。如果我們能經常說一句:“媽媽,我想你了”或是“爸爸,我想吃你做的紅燒排骨了”就能既表達了對父母的愛意,還認可了他們的價值感,讓彼此的交流變得溫馨而愉快。
所以與父母相處真的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只要你嘗試一點點改變,多一點耐心和技巧,與父母的關系也可以變得像朋友一樣輕松愉快充滿期待。
說完了家庭,我們再來看看情感中常見的困擾。有句俗話講:相愛容易相處難,已經成為大家公認的真理了。確實,兩個人要愛上對方可能只需人群中多看那么一眼,但是漫長的相處中,激情退卻,沒了熱戀期的光環,對方的真實和缺點開始一一暴露,于是如何能夠延長一段情感的保鮮期成為了時下年輕人最為關心的話題。
書中說到一段親密關系想要維持長久,至少需要具備以下三個特點:有共同的愛好和話題、長期互動、對彼此有著重要影響。
接下來,讓我們分別從這幾個特點入手,去看看到底如何延長保鮮期。
首先說擁有共同的愛好和話題。你們可以脾氣秉性不同,職業不同,但兩個人之間的彼此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擁有相同的興趣愛好。比如一對兒都很喜歡打游戲的戀人,下班回家一起組隊打怪,就肯定比一個沉迷游戲,另一個完全不懂游戲的人要相處輕松。因此,即使是兩個已經相愛在一起的戀人,也要多多參與到共同的興趣愛好中,甚至可以培養一些新的愛好去更好的融入彼此的生活。這會使你們有更多的機會創造關于彼此的美好回憶,增進感情。
共同的愛好和話題是為了彼此可以擁有更多互動的機會,而長期的互動能使你們更好地成為彼此的習慣。我們都知道,兩個離不開彼此的人往往已經不是因為激情,更多的是因為習慣。習慣很難養成,但是一旦養成也會很難改變。俗話講的“小別勝新婚”也是這么個道理,兩個人習慣了有彼此的生活,某一個短暫的分離,會讓對方意識到你的重要性,因為對方需要,你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就會不斷提升,只要你是他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人,那么感情自然就可以走得更加長久堅固。
最后我們來說說什么叫對彼此有著重要影響。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建立關系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為合作共同體。你要在對方的生活、事業中承擔起更多的責任。隨著參與度的增加,你對對方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大。有些戀人會因為對方的影響而不斷成為更加優秀的人,這就是一種雙方的積極影響,隨著雙方匹配價值的不斷提升,影響也變得更深,這樣便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牢固你們的感情。
在我們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無非就是家庭,情感以及工作事業了,說完了前面兩項,最后讓我們來看看工作或事業上最常見的困擾。
對于當下的很多女人來說,工作事業上最大的困擾莫過于工作與家庭之間權衡了。比如一個剛新婚不久的女生憂心忡忡地跟別人傾訴,因為太強的事業心,她感到對新婚的丈夫還有自己的小家庭十分愧疚。可是把重心放在家庭上,她又對放棄事業追求心有不甘,兩難之下實在叫她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其實工作與家庭之間并不是有你沒我的對立關系,書中向我們提出了幾點建議可以幫助我們平衡這個問題。
首先就是要主動選擇。不管你最終做出何種選擇,是選擇工作還是選擇家庭或者選擇在二者間為權衡而努力,都要是你經過自己獨立思考而主動作出的決定。一定不要讓自己在一種被動的心態中,被逼無奈去做選擇,這樣才有助于保持一個平衡而健康的心態。有些被動回歸家庭的女人喜歡對不聽話的孩子說:“要不是為了照顧你,我至于辭職在家當個家庭主婦嗎?你還不乖乖聽話,太不省心了。”對不體貼的丈夫說:“如果我當初不是為了你辭職在家,我現在可能比你混得更好!你有什么資格耀武揚威!”她們的犧牲心態,委屈和不甘會讓她們滋生出怨氣,長此以往對家庭關系的維護毫無好處。因此正確的做法,是要用積極地心態去直面這道選擇題,自己主動選擇,為自己也是為家人負責任。
其次,我們要放棄對自己的苛求。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女孩子們追求自我發展,對未來人生充滿理想,她們總要求自己凡事做到完美,而往往這樣的心態更容易讓她們在權衡工作和家庭的問題中鉆進牛角尖中。因為要求兩者都能做到極致,但顯然這是不現實的。不妨直面自己的能力有限,選擇去換一個視角解決問題,比如很多選擇回歸家庭的女人,并沒有成為想象中無能而頹廢的家庭主婦,終日只與柴米油鹽打交道,她們選擇了在家里創業,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者。并且,她沒有放棄社交,不斷地學習,并沒有與社會脫節,誰又能說這樣的回歸家庭就是失去自我呢?
下面讓我們一起再來回顧一遍第三部分的知識點:家庭、情感與事業,是每個人生活都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學會修煉自己的情商,出色地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困擾,隨著你社交技巧的成長,相信它會使你在未來的生活中如虎添翼,越來越好。
好了,以上便是《高情商溝通術》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了,下面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
生活中,家庭、情感、職場、社會等等不同的社交場景對當下的女人們均提出了大小不等的社交需求,書中介紹的方法可以幫助女人們在各種不同人際交往中輕松應對,并在多種社會角色中切換自如。
首先,通過聊天與打造個人形象等方面,講解了如何能更好地推銷自己。其次,通過贊美他人,提高溝通效率與維護自我界限等方面,向大家傳授了如何與人維持長久高質量的相處之道。最后,針對一些比較常出現的問題,為大家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希望大家通過這本書的學習,都可以在未來的人際交往中,多掌握一些高情商的溝通方法,為你們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增添助力。
好了,《高情商溝通術》這本書就講到這里,感謝你的收聽,我們下本書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