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22這是一個挺令人銘記的日子,里仁讀書會討論組在大家的守候中準時拉開了帷幕。作為第一次的主持的我,為今天的表現(xiàn)打個及格吧!希望下次會有更大的進步!
今天的交流一直都很熱烈。或許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確存在著很多問題,導致有老師會質疑,真的會有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嗎?我肯定得回答他:真的有!突然間想到了一本書:《窗邊的小豆豆》。小豆豆就是這樣一個“怪孩子”,在來巴學園之前,她就是一個貼了很多標簽的孩子,她的所有行為在大人眼里就是無法理解,于是這個學校不接收,那個學校請她轉學。這讓豆豆的媽媽也覺得顏面盡失。然而,小豆豆是幸運的。他來到了巴學園,認識了小林校長。在小林校長的眼里,豆豆的所有行為都是有趣的,被允許和被理解的。他和小豆豆的第一次見面,讓小豆豆第一次有了被尊重的感覺。從此喜歡上了這里,最后,小豆豆成了優(yōu)秀的作家。而巴學園里的很多孩子也在這樣的寬松的學校里找到了自己。“巴學園”成了每個人心中的美麗的記憶。其實,我也期待自己能成為小林校長那樣的人。真正去理解他們的行為,他們的思維,理解他們的情緒,包容他們的過錯,認可他們的長處。我想:若是每一個孩子都能碰到這樣的老師,那這樣的學生無疑是幸福的!
在今天的案例分析中,這個孩子也挺幸運的。起碼她的老師沒有放棄他,一直在做著微薄的努力。盡管收效不大,但還是為如意老師的這份心而鼓舞。因為在教育孩子的這條路上,何其漫長,我們唯有保重自己,且行且珍惜,方能等到革命獲得勝利的那一天!我也想告誡自己的是:在面對這樣特殊行為的孩子時,只有表揚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追其根源,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仔細思考他行為背后的動機,找到真正正確且有效的方案,進行對癥下藥!在轉化“怪”“壞”孩子的路上,我們不僅僅需要的是方法,更多的還要有耐心。因為有的時候,他們并不會有所回應。在這段無回應的時間里,我們需要的是自己對自己不斷的調整,不斷地給自己打氣加油,不斷地強化自己的內心,永遠堅信孩子一定會好!
教育之路其慢慢兮,教育之路其修遠兮.我們唯有且行且珍惜,心累之時彼此道一聲: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