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做人》是一系列的不同文化學者講述自己有關“讀書”與“做人”的一些經歷與見解的書籍,今日就談談季老寫的《讀書與做人》吧。季老是10后(1911年生),而我是90后,越往后的十年社會劇變得越厲害,書中就提到季老無法理解一些晚輩的行為(估計是指60~90后吧),稱這些有著“怪異行為” 的晚輩為新人類或者新新人類。所以,像我這樣的新人類,近日碰巧讀起了季老的最后一本書,我對這本書又有什么想法呢?
若要問我怎么想的,我還真答不上來,因為看的時候老是被兩個小家伙的爭吵聲打擾到,對了,這兩小家伙是誰呢?他們一個是住在我左心房的小白,還有隔壁右心房的小黑。正是他們兩讓我的內心不得安寧,且聽我抱怨看書的時候他們是怎么爭吵的吧。
看第一部分談到季老的讀書經歷的時候,我和小白都驚呆了,果然是學霸中的學霸!季老果然不愧是語言學家,精通多國語言,包括有文言文、英文、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德語等等,然而作為學渣的我連英語和文言文都不一定能夠看懂,更何況是其他呢。看到這里,我和小白是奔潰的,還好有小黑在旁邊說“你不是會計算機語言嗎?計算機語言還有很多種呢?!毙『诮o了我一點小小安慰,畢竟還是會一些計算機語言的,盡管牛頭不對馬尾。
第一部分讀書篇是季老的學霸煉成記,出現最多的字就是“書”。小白:“哇塞,季老對書都是滿滿的愛意,特別是后面季老寫的幾篇國內外古書讀后感和一些書的序,從言語分析中都是滿滿的文化學者韻味,好高深呀!” 小黑:“看那么多書,臣妾做不到呀?!蔽矣∠笞钌畹氖羌纠厦鑼懰诘聡髮W的時候,剛好是第二次世界戰爭,當本來教他的德國老師去上戰場,另一位年老已經退休的德國教授出來教季老,這位德國教授將自己的畢生所學都教給了季老,這讓季老感動的同時刻苦學習。那位德國教授對教學的高度負責也感動了我,德國的教育精神很值得我們當代人去學習!同時,季老是真正的學者,他有那份精益求精的勁兒,不管是什么行業,都需要季老的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作為程序員更是如此。小白:“季老在談到一些曾經教他的老師時,我感受到季老的那顆感恩之心,人生路遇到好老師真的很難得?!边@時候小黑出來湊熱鬧了:“你們看,季老說到他買了很多書藏在家里,卻極少看,我們現在不也是很多人買了很多書丟在家里卻沒怎么看嗎?”小白說:“季老是慢慢看,而現代有些人真的只是放著擺設?!?/p>
第二部分是做人篇,這一篇讓我覺得季老很開明,收獲頗多。季老談到一個人活在世界需要處理三個關系:人與自然、人與人、個人修養。這三個關系也就是所謂的倫理道德。小白:“季老大概說了一下怎么處理這三個關系,還對比了中西方的觀念,談及古代圣賢的觀念,分析得很恰當?!毙『冢骸暗俏疫€是不知道怎么具體去做,只知道個大概?!?小白:“這就是其他書籍該做的事情了,季老起到指引作用,具體怎么解決就得靠其他途徑了?!?/p>
季老在談到人生意義的時候,提及一個詞“責任感”。不知為何,看到這個詞有種莫名的感動。當年馬云去拜訪尼克松夫婦的時候,收獲最多的也是“責任感”這個詞。而這個詞我可以聯想到很多方面,對生命的責任感、對教育的責任感、對國家的責任感、對人類社會的責任感等。不管是哪個方面的“責任感”都是偉大的。小白:“我發現季老在談某樣事物的時候有一種中庸思想,比如談到‘容忍’、‘謙虛’、‘孝’的時候,不偏激,而是辯證分析。季老在分析冰心老人所寫的‘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钡拇_,季老還聯想到一些圣賢話語以及結合了當代的一些現象,季老的這些觀念對現代人來說還是迫切需要的。最后季老還透露了自己長壽的秘訣:適當鍛煉、不挑食(營養均衡)、不嘀咕(心胸開朗)、多用腦。其中最重要的是心態。其實,人生的每個時刻,心態都是最重要的。
小白:“哇,季老教了好多東西呀,獲益匪淺!” 小黑:“你看是看了,道理也是明白了,但是你真的會去做嗎?你又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