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文/靜靜
01
《見字如面》以明星讀信的方式,用書信打開歷史,帶領觀眾走進那些鮮活的人生故事。
它如一股清流一般,去年已圈了一波粉。今年《見字如面2》的回歸,未播先火,好評如潮。
我不禁想,這是為何?每每聽到感動的信時,我們總會不自覺傷感落淚。我想,我們懷念的,是那一種見字如面的情懷。
見字如面,多么美好的詞。
每一封信里,都藏著一個故事,字里行間,流露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性情。
在《見字如面》的舞臺上,打開的不僅是一封信,更是寫信人沉甸甸的情感。
02
所讀之信,風格不一。
有莫言在老父親面前撒嬌,說想念家鄉時,那濃濃的父子情。
有魯迅寫給許廣平,信里所談均是人生,但字字句句都暗含情愫。
有烈士夫妻陳覺和趙云霄的訣別信,愛情和親情俱在,感人至深。
有末代皇后婉容那俏皮的簡信,寫滿了少女的心事。
還有許多許多飽含真情的信件……
寫信,該是多么親密的行為。當我們提起筆時,無需考慮辭藻的華麗,也不必在意字跡的好看,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是內心情感最真實的流露。
03
古時,天長路遠,鴻雁傳書。
那無法宣之于口的情,都在這一封信中。
古人愿花幾時寫信,花幾周傳信,花幾年等信。
再讀《詩經》,讀出了古人表達感情的真率自由。
《詩經·采葛》篇寫到“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字短情長,真切率性。
再看嵇康揮筆寫成絕交書,是“志氣所托,不可奪也”;陸游壁上題就《釵頭鳳》,是因沈園春色在,佳人已無蹤;三毛寫給荷西,朱生豪表白宋清如……皆是以信為媒,以情為介。
每封信,都有屬于自己的收信人;每封信,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04
“書信”,像是被時光掩埋的秘密,偶爾翻開,滿是思念。
想起去年畢業的時候,一個小學弟送我一本書,另附四封信。
收到的那一刻,心里滿滿地感動。
我曾問他,為什么選擇送書、寫信?
他說“短信、微信,或許看完,沒過多久就刪除了。書、信,放在你的書架,偶爾你會再看看,也會想起我。”
畢業一年多了,偶爾我會翻翻書架上的書,偶爾會翻翻他寫給我的信。
信里,寫了我們的相遇、相識,還有他對我的鼓勵。
此刻,再拆開這四封信,想起來太多太多。
關于青春,關于夢想,還有那些年,我們青澀的模樣。
如今,我在武漢,他在新疆。
這四封信,承載了太多。如今,惟愿各自安好!
05
以前聽大人們說,80年代的時候,人們總會寫信、寄信,每家每戶都會留存著好些信件。
每次村里來送信的叔叔,總會有好多人圍著問“有我的信嗎?”
可現在,村里送信的叔叔,早已轉業了。寫信的人,也早已不在寫信了。
在如今這個網絡化的時代,你有多久沒有認真寫一封信了?或是給年邁的父母,或是給遠方的朋友,或是給親愛的伴侶。
可以幻想一下,寫信時,我們內心懷揣著無數種心情。
父母寫給子女,或許是家常的叮囑與掛念;在外的丈夫寫給妻子,或許是內心的關切與思念;熱戀的情侶寫下的或許是你儂我儂的甜言蜜語……
可如今,提筆寫信的時代離我們已經久遠,可偶爾讀到一封信時,我們依舊會為之感動。
06
如果重回80年代,這一幕肯定是非常美好的。
當寫信人寫好一封信,精心折疊好,裝入早已備好的信封,貼上一枚郵票,寄給思念的人時,那一刻,他心里是歡喜的,腦海中滿是收信人見信時的快樂。
當一封信,穿梭了多個城市,轉達到收信人手中時,那一刻,他心里是激動的,他總是小心翼翼地拆開,生怕毀壞了珍貴的信件。
輕輕打開信,默默地、專心地看著,或許會輕念出聲……
寫信,寄信,收信,拆信,讀信,每一刻,真是見字如面。
信中每一個跳動的文字,如同見面時的欣喜一般涌上心頭。
見字如面,傳情于信。
07
《見字如面》,打開的不只是一封書信,更是一種情懷。
寫信時,那是一個人的故事;而如今,讀信時,那便是千萬人的故事。
此刻,我們分享著別人的故事,為別人的故事感動,那何不現在提起筆,為自己愛的人,寫一封信,寫下屬于你的故事呢?
可現在,時間碎片化的我們,太多人連好好說話都難以做到,更別說拿起紙筆,認認真真寫一封信。
不禁感慨,恐怕我們丟失的不止是語言的貧乏,更是思考深度的缺失,還有生命體驗的匱乏。
或許,在這復雜的世界,能提筆相待,見字如面的人,寥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