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義琳
提到男人味,你會想起什么呢?
是各種宣傳彩頁上他的一身腱子肉?
是一場籃球賽后他甩甩頭揮掉的汗水?
還是衣冠楚楚的他與你擦肩而過飄來的那一縷讓你禁不住回頭的味道?
-1-
這一周的日程一直排滿滿,見了很多人,聊了很多話題。那天下午,我們在星爸爸家聊完,告別時,我正要推門,身后忽然傳來一句,“小姐,你用的是什么香水,好香”,我一下愣住了,腦中閃回到很多年前的一個下午。
百貨商城里一位白衣飄飄的女子在香水柜臺前試香,旁邊一個扎著兩條羊角辮的小女孩,手里攥著一顆大白兔奶糖,拍著小手,“好香好香,表姐好香”,興奮地叫嚷著,露出一嘴殘缺不全的小黑牙。
一位衣衫筆挺的男士走過柜臺,卻停住了腳步,轉過身來問道,“姑娘,你用的是什么香水?”
“CK one”,姑娘轉過頭來,
“那不是男士香水么?”男人聽到后脫口而出,眼神之間全是懷疑。
姑娘原本還是一副猶豫不決的樣子,卻忽然對服務員說,“就是這瓶了,麻煩您開發票吧。”
……
記得當時我懵懵懂懂地問過表姐,為什么忽然就篤定地拿下了那瓶香水,她只是刮著我的鼻子說,等我長大就懂了。
這個問題我耿耿于懷了好些年,后來一個掌管shopping mall香水柜臺多年的姐姐告訴我,據她手下妹紙們總結:越是那些廣告上滿眼都是肌肉、汗滴之類荷爾蒙爆棚的香水,男人們越是愛買;如果是女性給男票買香水,往往會選擇那些文藝味道濃厚的,比如廣告上的男模在小巴黎低頭沉思之類的;銷量最不盡人意的,是那些好好先生抱著孩子或者金毛犬之類打溫情牌廣告的男香。
這幅畫像也蠻貼合我見過的天朝男士們。穿的隨便休閑的,大多無色無味,把自己捯飭地整整齊齊的,多數馥郁芬芳。對香水的態度,要么就是水火不容,有么比女人還講究,當然這兩種中間還夾著些讓人不知該如何評價的種種認知。
其中一種就堅持,“男士香水=古龍水!”這就跟國人把西裝等同于正裝,把馬術等同于賽馬一樣。
所謂古龍水Eaude Cologne,只是代表一種以柑橘類為主,香精含量在2-4%以下的淡香水,根本不分男香、女香。
-2-
要說起香水的起源,就不能不提及對上古神靈的祭拜。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埃及人發明了人類最早使用的香氛——可菲神香,但香膏只能法老和大祭司們在祭祀儀式專用的。
十字軍東征以后,香水才正式由宗教儀式轉為個人用途。不過這依然與時尚無關,只是為了掩蓋身上的不雅氣味。直到二戰以后,男士香水才開始作為時尚標志開始大批量生產。
歐洲的香水文化歷史相對悠久,自成體系,現在在歐洲男人們中比較受歡迎的香型主要分為四大類:以香根草、皮革和煙草味為主的Fouger馥奇香型(多用薰衣草、香檸檬、香豆素和橡苔等成分);以麝香、檀香、為主的神秘東方香型;先輕后重的薰苔香型(多用佛手柑、西柚、紫蘇以及檀香、橡苔等成分),以及各式柑果、木香和多種草香組成的自然香型。
-3-
當一個男人在挑選香水時,也許是在商場專柜漫無目的地閑逛,或者只選擇男香中的明星款,再或者深諳哪款適合自己的行家……看似是在挑選香水,其實對味道的選擇。
每個人都是一道謎題,而味道就是解開這道謎題的鑰匙。如果你常用CK one,多半是個中性氣質的年輕男生,如果聞到帶有人參中藥氣的愛馬仕雪白龍膽,一位沉穩低調的紳士形象就會立刻月入腦海,像一瓶醇厚的瓊漿,值得慢慢品鑒。
一般來說,入門級的男香如Kenzo、JPG、Davidoff,簡潔明快、辨識度高、接受度也相對廣泛,更方便男士們在短時間內樹立起干凈簡約的形象;中級男香如圣羅蘭之流,已經有點歷史的看家香氛,慢慢沉淀出一種不一樣的氣質;高級男香就不能不說說Hermes、Chanel、Dior與Guerlian的天下、大地、華氏溫度和自私這幾款香水,它們都曾高踞歐洲精英的消費排行榜。
-4-
你問我排行的標準么?
眾所周知,香水是由不同香精配比調和而成。而即便是同一種香精也會有優劣高下之分,比如,普羅旺斯的高地薰衣草是薰衣草之王,而大馬士革的玫瑰才是個中翹楚,這正是應了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正如歐洲的酒莊眾多,但品級卻大不相同。花田也是一樣,即便在同一地區,不同花田出產的香精也有天壤之別。
據說一名合格的調香師至少要對2000種以上的香精如數家珍,要想仿出一款香水要經過上千次的調試,更不要說創造出一款全新的香水了。因此,一個品牌如果同時擁有自家專屬的高等級花田和具有創香能力的調香師,才有可能躋身高級香水的行列。那些絢目的廣告和明星代言不過是營銷界搶錢的招數罷了。
最近,沙龍香被KOL們再次炒熱,用“小眾”的概念迎合了年輕人個性化的需求。所謂沙龍香,不過是專門研制香水的香水屋的出品,留香時間短,個性鮮明,出品量少。雖然撞香的機會少了很多,但對于香水這種需要混合個人體味而呈現的產品,沒有機會試香,還是不要碰的好。當然,如果你已經能夠對Lartisan、Serge Lutens、Caron等信手拈來,就已經一只腳跨進了行家的隊列了。
-5-
似乎在用香這件事兒上,大家都以為西洋人更加在行。其實他們不過依然停留在人類最原始的味道吸引與性趣需求上。我們的祖先對于香的品鑒,不僅更加優雅,而且已經從單純的物欲,上升到藝術和精神層面。
我們的老祖宗同樣會品香,不過不是香水,而是從熏燃、懸佩到涂傅、飲用。雖然很多香料都出自西域,但自漢代以來,“香”就是皇家與貴族的必備之物。
《后漢書·鐘離意傳》記載,"蔡質《漢官儀》曰’尚書郎入直臺中,官供新青縑白綾被,或錦被,晝夜更宿,帷帳畫,通中枕,臥旃蓐,……伯使從至止車門還,女侍史絜被服,執香爐燒熏,從入臺中,給使護衣服也。"可見當時用香料熏烤衣被是宮中的定制,并且設有專門用來用香熏烤衣被的曝衣樓。
在河北滿城中靖王劉勝墓中,發掘的"銅薰爐"和"提籠"就是用來薰衣的器具;湖南長沙的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文物中,也有為了薰香衣而特制的薰籠。漢代更有博山香爐響譽于世。
據史料記載東晉巨富石崇家的廁所"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廁者,皆易新衣而出,客多羞脫衣。"(《晉書·王敦傳》)一時間,石崇家的洗手間因常備香料而聲名遠播。
到了唐代,香道、茶道、掛畫和插花并稱“四雅”,男子不習,則不能稱之為雅。延至宋明,各色關于香道的著作層出不窮。范曄的《和香方》已經精研用甘松、蘇合、安息、郁金來調香治病;明代的《香乘》則是玩香界的圣經。不要說各種香丸、香餅,僅是“紅袖添香”就是件想想就會美到冒泡的事兒。
古人隨身佩戴的荷包里更是會帶著各種散香,但那香講究的是于無聲處動人的沉靜:出門的衣服用各種香料熏好,香氣自然隨風而動;胯間香囊,僅有一息之間的馨香,絕不會誤傷他人。至于設香席、打香篆、合香方,則更是文人雅士的專屬。
于是香之一道,各家皆有所長,無關乎大眾小眾,肉欲或者精神,若能在擦肩而過的一瞬留下沁人心脾的長久回味,便可見其高雅風姿了。
如果你也有什么用香的心得,留言來告訴我吧,
親一下點個贊~
你也許還想看:
--- ?E N D ---
我是義琳,國家級形象規劃設計顧問,古典文化禮儀愛好者,所有文章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微博和其他已注冊平臺,并開通原創,請尊重作者的辛苦付出,轉載前請先簡信取得授權。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