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在路上遇到一些鄰居,問我什么時候回來的,我說回來幾天了。
“幾天了嗎?那這次怎么沒見你去入沖的呢?”
額,說得好像我回家沒去山里溜達就像沒回家報到一樣~(感情這是吃貨形象太深入人心了,手動捂臉.jpg)
山里有什么?一年四季無縫銜接的時令蔬果。小時候經常做的是,早餐吃很少的一點點,甚至不吃早飯,直接起床就和弟弟往果園里跑。
迎著初冬的狂風,趁著今天太陽比較好,來到了牛甘子地里。
摘下幾顆往衣服上擦擦,即可開吃。入口先有酸澀而后回甘。
《中國藥典》——果:甘、酸、澀、涼。歸肺經、胃經。清熱涼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熱血瘀,消化不良,腹脹,咳嗽,喉痛,口干。
《全國中草藥匯編》——根:淡,平。用于高血壓,胃痛,腸炎,淋巴結結核。 葉:辛,平。祛濕利尿。用于水腫,皮膚濕疹。
李時珍《本草綱目》:“久服輕體,延年益壽”。牛甘子補益強氣、黑發,主治風虛熱氣、氣喘咳嗽、久服輕身、延年益壽。具有降壓減肥、延緩衰老、清火潤喉、解金石毒、烏發美容等35種治療功效 !
這種果子有野生的,但現在市面上賣的都是人工種植的多,護理得好的話,年畝產可達1500—2500公斤。前些年廣西已經開始把牛甘子鮮果加工成蜜餞,涼果或鮮汁罐頭。傳統加現代的工藝使得在煮制加工過程中果實所含維生素均不被破壞,且更添風味獨特。開始的時候好像是通過東盟遠銷國外的。
用現代人的說法就是:具有豐富的維生素C、E、B等多種微量元素及礦物質,同時還含有人體所需的14種氨基酸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豐富的有機硒,尤其是維生素C,每100克鮮牛甘果中含維生素C500-1841毫克, 比素有維生素之王的獼猴桃高4倍,比柑桔高25倍,具有多種保健醫療作用。(雖然我不知道這個調查是何時發布的。)
個人是比較喜歡吃腌制后的牛甘果,我爸爸喜歡拿這果來泡酒。與新鮮果的先澀而后回甘不同的是,經過鹽的腌制,澀味已除,入口是咸中回甘。吃過牛甘子后會令你胃口大開,多吃幾碗飯呢。
除此之外,連牛甘子的根、莖、葉也均可入藥。這不,以前只有十幾棵牛甘子樹的時候,摘完果子,奶奶會挑著把沒有長蟲的葉子也摘回來,曬干用來填充枕頭,做成牛甘子藥枕。一棵樹的葉子才夠做一個枕頭,我那時候還喜歡趁著在曬的時候玩這些牛甘果葉子。
樹皮含純度70%以上的單寧達22%,是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木材赤色,堅硬,可制家具。可這是大批量砍果樹的時候,我們家的這些砍下來的牛甘子樹干,都是被當柴燒了。。
還記得與你一起爬樹摘牛甘子的小伙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