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一陣子大家一起聊”雞湯”,據了解這湯也是泊來品,有人反感,有人能接受,有人覺得部分湯也能讓人獲益,可謂英雄所見不同。盡管我們的老祖宗說的更多一些,而且現在號稱全世界都認可的人與自然要和諧平衡的觀點都是在學習我們老祖宗在幾千年前說的話。
? ? ?現代工商業社會,躬耕自食的生活已經褪色為一個古老的夢。大家都發現,自己必須與家族之外的人們去互相依存,卻又必須互相競爭。因此,終日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以免稍一疏忽,就錯過了進身之階。
? ? ?這是一個運轉迅速的世界,一切機會都稍縱即逝,因此要靠自己眼明手快去抓住,甚至去搶掠,才能把握。
? ? ?不光是成年人要抓住機會,實際上孩子們的求學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了。不是說老師們一定就會偏心多少,經常在自己面前表現的,或者說平時學習比較主動的,成績比較優秀的,一定更能引起老師的注意。在這里不是要批評老師們的人品,他們當然也是希望自己教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優秀,可人吃五谷雜糧,生出百樣性格,再加上遺傳、愛好、家庭環境所產生的不同影響,差異性必然存在。
? ? ?看見這個標題想起孩子上學期某次回家分享自己終于有個優秀作文了,問他為何沒有見到老師如別的優秀分享出來呢?答:‘’本來組長要交我的上去,后來她把自己的修改了交上去。我也覺得自己的相比要差一些,本來老師喊我將作文發郵件給她,后來忘記就算了。‘’
? ? ?聽見這個解釋記得自己當時的感覺有三:一是這孩子學習仍沒有見到積極一面應該有的主動性;二是太淡定;三是不會表現自己。如果排除掉確實要差一些,不就是不善于推銷自己么?太激進太在乎老師的態度自己會很累,太不在乎老師的態度是不是又少了一些機會呢?盡管當時自己一笑而過,有時候自己也是矛盾,將來他們00后出身社會,哪一種人生態度能活得更輕松灑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