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A股的熊市效應,很多的投資者發現炒股難度太高了,而且心里沒底,到底該怎么操作。于是,投資基金的風氣就日漸甚囂塵上,似乎買基金就是低風險投資,而且收益比炒股就穩定。這有點像上班覺得賺不了錢太累就去創業是一樣的道理,可能沒有準備倉促之下的決定繼續吃虧上當。
1、基金有那么穩妥?
投資基金說白了就是把錢給專業的人去投資,你享受盈利,順帶分一部分給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的管理者。如果你所托真的是誠實可靠的人,或許基金真的可以給你帶來不錯的收益。但是,你選擇的基金公司靠譜與否就需要自己去甄別。
在2013年的時候,有個同學告訴我他買的基金在6、7年后終于回本了,于是他趕緊賣了。昨天又在某炒股論壇上有人因為買了某大v發的基金,現在凈值都不公布了,據說到了0.7,也就說這位網友虧損了30%,而且管理費還要照樣收取。這種例子數不勝數,可見,投資基金也不是什么穩妥的方法。
如果還是不相信,可以去基金的網站或者新聞去查看各個基金的表現,其實和大多數股民自己炒股差不多。
所以你說炒股風險太大,還是買基金吧,這一樣可能是個錯誤的投資選擇。
2、為什么很多基金不靠譜?
既然說投資基金也不靠譜,那又是因為什么呢?
投資基金雖然說是把錢交給專業的人去打理,可是你選擇的基金卻不一定是真的專業的人。
通常,很多的基金經理都是在發基金之前瘋狂的宣傳自己以前有多厲害,以前炒股或者其他的投資收益有多高,這其中又有很多是剛好因為牛市雞犬升天而來的投資基金者搖身一變成了基金經理。在宣傳的忽悠下,自己把自己都騙了,于是很多的投資者更加容易上當受騙。這樣的基金經理們可能在自己投資的時候收益率是還可以,但是一旦發了基金就現出原形,收益不堪入目。這是因為做基金和自己投資是兩回事,基金對于投資的要求更高,尤其是風控方面。
更有甚者,基金還有固定的管理費,無論你是否盈利都要收取一定的費用。如果基金的規模很大,單單管理費就可以讓基金公司們活的有滋有味的。很多的公募基金就是如此。
最后還要考驗的就是基金經理真正的投研能力,操作技巧。我見過那種自己投資很淡定,業績也不錯的人,可是一旦做了基金就完全不一樣了。心態的不同,之前的成功經歷可能反而讓人沖昏頭腦,甚至走入了偏執與自負的極端。再者,基金公司是有業績壓力的,平倉線擺在那,還有就是投資者對業績的關注。由此可見,基金經理也不是那么好做的,能做到勝出的基本真的是高手中的高手。可惜,寥寥無幾。
3、難道就不能投資基金?
說了這么多,我的意思難道是說不要投資基金去投資股票?非也。
我還是推薦個人投資者盡量去投資基金,因為大多數人其實并沒有投資的能力,也不一定有時間和精力去做投資。把錢交給更專業的人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我說這么多在于,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投資基金風險比股票小,于是便輕易或者隨意選擇基金。
我覺得投資基金也應該有點“心眼”,有點投資的技巧和意識,即便是買菜都要多看菜市場的菜何況是買基金?
我個人建議投資基金前應該關注這幾點:
a.基金公司的整體規模,成立的時間。一般來說,規模越大,成立時間越久,更好。因為資本市場絕對是叢林法則,能夠存活很久的必然是有所突出的能力。
b.看以往業績,看基金經理履歷和人品。每只基金的過去業績可能就是最好的證明,雖然過去做的好并不代表將來就行,但是參考上面一點,時間長業績又穩定,總比過去都差好很多吧?請注意,我這里說的是穩定,如果上竄下跳的業績也需要斟酌。因為這種基金經理可能一次玩脫了就什么都沒了。還有就是人品,天天吹,卻不說風險,這樣的人不值得投資。
c.最重要一點,選擇投資時機。這一點是絕大多數人都忽略的部分,卻又是最為致命最不可疏忽的部分。任何投資都是低買高賣的本質,不要在牛市就急匆匆投入資金,然后到了熊市就立刻割肉出局贖回。應該在熊市開始慢慢的投資,牛市取出資金休息。
當然,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簡單建議,無非是提醒各位,投資基金也不一定就是無風險或者低風險,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