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2017年5月
人在路上,心在漂泊.................................旅人一枚
提到上海可能每個人的第一反應不一樣,但人們總體印象里上海貌似從來沒有不繁華的時候。戰火紛飛的年代,這里平靜和諧,燈紅酒綠,繁華的讓人詫異,大多數城市如火如荼搞建設謀發展的時候,上海早已進入國際化大都市的行列。上海總是以一個引領者的姿態走在全國的前列,上海的高度和速度一直就是中國之最的代名詞。
初到上海,這個城市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繁忙。斑馬線上匆匆擦肩而過的路人,地鐵扶梯上還在小跑的上班族,晚上十點半的地鐵站里人來人往像趕集一樣。每個人都像是匆匆的趕路人,上車,下車,換乘,人流總是在飛快的流動,你很難盯得住某個人。好不容易擠進地鐵,有了片刻的停留,我才發現身邊好多疲憊的身影。他們有的坐在座位上低頭打瞌睡,有的在某個小角落依靠這車身稍作休息,一天忙碌的工作結束他們要抓住這回家的路程趕緊休息下,明天又是同樣忙碌的一天。謝謝他們,正是這些忙碌疲憊的人成就了上海吧。
鳥兒飛過天空可以不留下痕跡,但歷史車輪碾過的地方必然會留下深深的印記。在這里現代化的繁華和過往的盛旺可以隔江相存。外灘,上海的標志地點,也是我腦海里對上海的最初印象。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和環球金融中心,一座座摩天大樓矗立在黃浦江畔,不斷刷新這上海的高度,江對面是金融一條街“中國的華爾街”,各大銀行沿街而建,一棟棟極具年代感的建筑仿佛在訴說這上海的金融傳奇歲月。黃浦江兩岸的建筑群建筑風格迥然不同,但一點不影響他們和諧共存,鮮明的對比產生的反差美真的讓我很陶醉。
似乎中國的多數城市都一樣(沒去過國外的城市),上海也難以逃脫。就像西安的回民街,南京的夫子廟,上海的城隍廟同樣是小吃的聚集地。我這樣說也許有些不恭,因為這些地方還是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的。但不得不說的是濃厚的商業氣息已經把那點可憐的文化壓榨殆盡了。相比于上倆處,我覺得上海的城隍廟要好一些。這里的廟宇建筑讓我看到了一種復雜美,也許廟宇才是中國古代建筑美的集大成者吧。我不懂建筑,不能用專業的建筑術語來描述這些建筑上用的的復雜技術,但是那些廟宇橫梁上精美的雕刻和畫像,栩栩如生的雕像以及宏偉的大殿,精致的亭臺,真的對古人高超的建筑技巧佩服的五體投地。
說到廟宇就難免和封建迷信聯系起來,在城隍廟里祭拜的人用絡繹不絕來形容一點不夸張,引起我興趣的是發現好多外國游人也在有模有樣的祭拜,難不成東方的神和西方的主是一家的?其實都是個精神的寄托吧。人們虔誠的祭拜,多數是求個心安,給自己心里一些慰籍。只是人聲鼎沸,閃光燈撲朔,快門聲彼伏,讓往日清凈的廟宇之地少了些本該有的神秘感和神圣感。
上海是一座包容性很強的都市,我不可能在幾天時間里說自己了解上海了。記得培訓課上有位老師說水利建筑是一種缺憾美藝術。因為工程都是一次性的,每個工程竣工后都不是完美的,總會有一點瑕疵或者沒有打到理想要求的地方,但是一旦落成就無法改變。依此而論,那我覺得旅行也是一種遺憾美藝術,人們總是在離開的時候發現還有好多地方沒有游覽,會感到很遺憾,但也正是心中存有的這些遺憾才會驅使你再次來到這個地方么。如果游覽完一個地方走的時候心里沒有一點點的遺憾,那真的是這個地方的悲哀呀!
上海,這一次再見!
上海,下一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