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丁元英的父親去世前后的橋段,令人感慨。冷靜地看,丁元英對于中國傳統孝道的觀點,精彩而讓人深受啟發,直接透過表象抵達問題的本質,如醍醐灌頂。
沒有遺產的父母就該扔墻頭上了?講責任本來就已經錯了,說孝順再加個美德就更錯了。那是血緣關系的本來,本該如此。
沒錢的子女多了,辦到哪里是哪里。盡心盡力是標準,辦到什么程度不是標準。
我們盡可以質疑他說出給父親拔氧氣管的想法,但是他對孝順的看法,卻令每一個善于思考的人都無法置若罔聞。
也許他的看法過于尖銳了些,但問題的實質卻讓人難以反駁。表面上他說的是孝道,實際上他想表達的是對傳統文化中那些糟粕的東西的不屑。
很多人都隱約知道,當下的孝道,似是而非,比如砸鍋賣鐵也要保住老人最后一口氣,這個做法好像不對但又不能肯定,一時也說不出個所以然,直到這話從丁元英嘴里說出來,他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我在農村待過一段時間,我知道一部分農民的做法,他們沒丁元英那么有錢,也沒有幾個有錢的親戚,所以,當醫生給出老人的病危診斷時,家屬們就會直接把老人抬回家里,連個商量都不用,而是就這么等著……
這種的做法就比丁元英的想法更直接,卻也更無奈,不是為人子女者不孝順,真要去砸鍋賣鐵,很有可能,幾個家庭都要因此而重回到解放前了。
關于孝道的片段,不僅是丁元英與家里人的看法不同,更是兩種不同觀念之間的沖突,故,究竟是成見還是高見甚或是批判,大家心中會自有結論。有時候,講道理是有前提的。
八,感情歸感情,觀念歸觀念,同歐陽雪的看法一樣,小丹的父親也非常懷疑,小丹駕馭不了丁元英。
在這里,我對“駕馭”這個詞表示深度質疑,有時候,我甚至很反感將這個詞用在人們之間的關系上。駕馭,是想要把鞭長所及內的所有事物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何時開始,居然變成了駕馭和被駕馭的關系?
人又不是馬匹,給它套上鞍,拴上繩,就可以令這種動物馴服地載著人馳騁千里。高不高級暫且不論,人是會思考的動物,非但如此,人還會有自己的情緒,從前有句話,我認為很有道理,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是對付駕馭的辦法之一。
我認為,這句話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能涵蓋古今中外的大部分歷史。倘若駕馭這個詞不幸進到了任何一個家庭里面,我就有理由認為,這個家庭的幸福岌岌可危。生活中,這種例子隨處可見。
當這種情況被默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時,那么,生活中駕馭與被駕馭的關系就會大行其道,并且還會被認為是一種成熟、有能耐的表現。
悲哀的是,駕馭別人的人自鳴得意,被駕馭的人還安之若素。基于這個理由,每當在現實中看到岌岌可危的情況時,我總回憶起芮小丹對歐陽雪和自己父親說過的那些話,并且為之感嘆唏噓。
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要的是一種尊重,或是一種信任,而不是一根鞭子。
很多時候,我們深知,語言比鞭子的作用來得更為實在。鞭子的力量只能使人口服,而從嘴里說出來的道理卻會令人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