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么長壽?
是因為他們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
還是說他們的醫療條件好?
NO!
在日本,墓地的價格最低400余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1萬元),逼格高一點的墓地價格更是達到900萬日元,這大約相當于日本普通家庭一年的總收入。
因此有人開玩笑說:“沒有攢夠錢就不敢死,這大概才是日本人長壽的根本原因”。
“死不起”這個問題近年來一直在被國人詬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年增值1000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僅買不起房,也買不起墓
凈利潤高達80%,漲速超房價
當大家還在對房地產的暴利唏噓不已時,殯葬服務業正憑著高毛利率、高成長性的優勢“悶聲發大財”。
以我國最大殯葬的服務供應商——福壽園為例,2017年公司實現營收14.77億元,同比增長16.5%,其業績上漲主要源于墓園漲價。
2017年,福壽園的墓地銷售數量基本沒有變化,但是單價卻由8.74萬元提升到10.24萬元,最貴的一款藝術葬平均售價高達42萬元。
而福壽園的土地成本是多少呢?
以占地面積40萬平方米的上海福壽園為例,大部分土地是10年前拿到手的,當時土地很成本很低,每平方米低到190元;占地面積為30萬平方米的河南福壽園,原土地收購成本每平方米更是低到只要44元,跟現在的價格一比,將近增值1000倍。
房價的漲速還沒有墓地高。
“死”一次成本太高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各地的墓地價格:
在上海,一平米不到的墓地,平均要價6萬元;
在北京,郊區昌平一平米墓地均價3萬元,六環內均價6萬元。
地段稍好一些的陵園,十幾萬、幾十萬的的價格也有。
這還只是裸墓的價錢,算上殯葬費、占地費、管理費等等各種費用,還可以再翻上幾倍。?
所以,年輕人買不起房算什么,老了以后可能連墓地都買不起了!
就算買得起墓地,可是現在連墓地都可以分期付款了,很不幸的告訴你,墓地的產權只有20年。
所以就算你買了墓地了,20年后你還續租的起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西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僅讓你死得起,還能死得漂亮
相比國內的天價墓地,西方是怎么安放和追思故人的呢?
預訂棺材、墓地
在美國,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和殯葬服務的水漲船高,美國SCI公司推出了一項全球首創的殯儀預定服務。
相比我們對殯葬服務的忌諱,美國人提前預訂棺材、墓地以及購買殯葬服務就跟預訂汽車一樣。
簡單點說,就是讓大伙在目前能自己負擔得起的時候付清自己將來的喪葬服務費,即便日后殯葬費用漲三四倍,家人也不必付一分錢。
如果已經預訂服務的客戶不幸發生21歲以下未婚子女或孫子女早逝的情況,SCI將為其免費提供殯葬或火化服務。
哀悼會辦成一場高雅歡送會
甚至為了解決有些人擔心死后葬禮“不體面”的顧慮,SCI的墓園區建的就像豪華酒店一樣,還附帶能容納400個座位的小教堂,里面不僅有碧綠色玻璃裝飾、華麗的皮椅、進口印度地毯和施坦威三角鋼琴,甚至古典風格的邊桌上還會擺放著精致的小蛋糕。
如果不說是哀悼會,不知情的人可能以為是一場大paty。
據說很多名人都因此“光顧”,比如第40任美國總統里根。
“死無葬身之地”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企業有各種方式可以讓你“死無葬身之地”。
例如,美國 Celestis 公司設計了一種太空葬禮,將逝者的骨灰壓縮進唇膏大小的容器,發送到地球之外,成為太空中永不墜落的一顆“恒星”。
這種最低花費只要約 5600 元,比起在中國買墓地可謂少之又少。
西方這些極具創意的殯葬方式使死亡不再如此沉重,也不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壓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何遏制“死不起”的怪現象?
在中國,死亡是一個敏感的話題,殯葬業是一個充滿黑灰色彩的行業,但要如何遏制“死不起”的怪現象呢?有以下兩點:
1.放松管制
大家都知道國內整個殯葬業的準入門檻高,受到民政部的嚴格管制。
就拿墓地來說,在中國墓地大致可分為兩種——公益性墓地和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墓地是為農村村民提供的公共墓地,不收取墓地建設和土地使用費用;經營性則是城鎮居民的墓地,是有償供應的。
而天價墓地的問題,往往就出現在經營性墓地中。
就拿北京來說,近10年來,全北京市33家公墓沒有再增加一分土地作為經營性公墓用地。
而在在南京市,已經連續27年沒有審批過經營性公墓。
有資料稱,全國大部分城市的現有墓穴將在10年內用完,墓地供應量如此稀缺,自然使墓地價格飆升,一墓難求。
因此,國家需要放松管制,調整供需關系,主動加強經營性墓地建設,改變市場對于墓地供不應求的怪狀。
?2.打破傳統殯葬觀念
近年來,國內有些地方大力倡導推廣各種生態葬,多采取“不留骨灰、不留碑、不留名”這樣的“無碑深埋”形式,但一直是叫好不叫座。
為什么面對天價墓地的壓力下,薄葬方式還是遇冷呢?
究其原因是由于根深蒂固的隆喪厚葬觀念,因此打破傳統的殯葬觀念很有必要,因為有時候真正需要墓地的不是逝去的人而是活著的人。
而我國的殯葬業不妨學習西方,從黑色的領域里探出一條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