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與物質的分離:一方面這些熟讀經史的人以仁義道德標榜,以發揮治國平天下的抱負為國家服務,以自我犧牲自詡;一方面體制又存在那么多的*隙,給這些人以那么強烈的誘惑。陰與陽的距離越來越遠,找出一個大家都折衷的方法越來越困難。
1587年,是為萬歷十五年,丁亥次歲,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的大明帝國卻已經走到了它發展的盡頭,在這個時候,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宴安枕樂,首輔的獨裁或者調和,高級將領的富于創造或者習于茍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污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后的結果都是無分善惡,統統不能在事業上取得有意義的發展,有的身敗,有的名裂,還有的身敗兼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