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會我將手機調成靜音狀態。兩個小時之后打開手機一看,居然有12個未接來電!一看還是孩子撥來的,當時頭就“轟”了一下,所有恐怖的想法沖進大腦,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孩子得多著急啊~
片刻,又冷靜下來,想“不會有事的,不然老師會想方設法找到我的。”
再看有孩子的短信,內容是“上午不小心用書打到自己右眼了,眼白有一紅點,一直沒下去,看東西模糊,總睜著右眼就酸,懷疑破了”。讓我收到后務必回信。
看到短信的第一刻,心中還是咯噔一下。趕緊請了假,開車跑向學校。
路上一個勁兒得想,都賴自己,將手機調成震動也不會耽誤事的,這要是有狀況的話,自己都不會原諒自己。
事情發生與開不開手機也沒什么關系啊,不同的是能在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并著手去解決。
腦子里似有兩個小人在打架,在紅燈前停車的一瞬間,那個理智的小人占了上風:都別亂想啦,當務之急是趕到學校看看具體情況,最重要的還是想想怎么處理接下來的事情吧。
理智的小人在路上不斷安慰自己,越有急事的時候越要沉著,這時候家人最需要的是我這個人,如果自己一慌一亂,開車的時候再發生剮剮蹭蹭的,豈不成了火上澆油嗎?在“小人”的安撫下,情緒逐漸穩定下來。
2.
趕到學校跟老師稍作溝通,將孩子接出學校帶進醫院檢查,經檢查醫生說只是輕微的劃傷而已,沒有什么大礙。可以適當得用藥,告訴我藥品的名字,建議到外面藥店買就成。
我這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歸位。
回想一下整個事件,孩子十幾歲了,應具有判斷是非和自主處理事情的能力了,像這樣遇到突發事情時只知求助家長,說明孩子還沒意識到有些問題在第一時間處理最有效,這是我的“失職”。
晚上回到家后,我跟孩子靜下心來談論這件事情,問他眼睛被劃時想怎么辦?孩子說當時就想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他發生的狀況,然后就沒事啦。看著高我半頭的孩子,心里一陣自責,是自己平時的教育不得當,才造成孩子凡事有極強的依賴性。自己都受傷了,還指望著遠在15公里之外的媽媽來處理,幸好有驚無險。
但這事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今天正好是個契機。于是我們娘倆聊了起來,
“當時疼不?”我先引發話題,
“疼唄,都把我嚇壞了!”
“受了傷的話去哪里最有效啊?”我絞盡腦汁得引導著。
“當然是醫院啊,這還用問。”孩子回答,仿佛我是孩子。
“那今天你受傷了,咋沒想到去醫院呢?”
孩子聽了這句先是怔怔得看了我一下,自己嘟囔道“真是的,我咋沒去醫院呢……”
“那我不知道咋看吶?”他似乎解釋給我聽,又似乎是為自己沒去醫院找借口。
“你看,咱們這次幸虧是有驚無險,就當長了個教訓,以后有類似的事情發生,要記得第一時間去醫院啊,現在醫院里有導醫,有問詢處的,可方便了。你看媽媽帶你去醫院的時候不也是向問詢處咨詢怎么辦的么。”
我在盡力組織著詞語,來跟孩子說明自己判斷和處理事情的重要性。
孩子也打開了思路,回顧了一下整起事件:找不到練習冊有些急躁,翻了兩遍終于看到了,就將頭低到書斗里去拽,用力過猛,書一下子撞到了眼睛上,幸虧閉得及時,眼睛才沒受大傷。我認真得聽著孩子描述事情的原委,心隨著他說的話一起一落的,想著都后怕。
孩子繼續總結說,著急就不好,得克服。還有就是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時看病要緊,在聯系不上家長的情況下,先跟老師打招呼,然后去附近醫院就醫(將解決問題放在首位)。
今天比較幸運,眼睛沒什么大事,要是耽誤了可就不好了。
孩子的這番言論使我意識到,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怎么引導和教育了。
3.
我又搜腸刮肚得告訴孩子凡事多自立,多體諒他人。“學校大學生多,老師忽略掉每個學生的狀況是正常的事情,如果你有困難的時候不積極主動的提出來,老師會看不到的。”孩子聽了我說的話也表示贊同。
回想這事兒要是發生在一年以前,我會火冒三丈,首先找老師斥責其的不負責任,再就是嚷孩子一頓,自己咋就不能先去醫院,而后氣呼呼得帶著孩子就醫去。
如今能靜下心來將所有注意力用到想辦法處理事情上,得益于近一年來的讀書學習。過后還能反思從這件事情上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讀書給我帶來了由內而外的變化,心中不禁一陣竊喜。若想看到孩子的變化,自己得先進步,做個言傳身教的好媽媽尤為重要。若想讓孩子更加自立,請先撤開你緊緊“拽著”他的手臂。
歡迎同田真十一起,用文字與世界相連~~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