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讀結束,頓感無語,情緒低落,心里很不是滋味。孩子們怎么了?前兩天背過的《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兩首古詩,40分鐘只有16個同學提交了閉眼背誦視頻,又想到前幾天作業每次都有十幾個同學不交。昨天另一個班早讀,三首詩有一多半的同學按時提交了。賈恩哲同學早讀還沒開始,就把閉眼背誦視頻發到班級群里了。基礎較差的鴻斐也把視頻私發給我。想到著天壤之別的差距,就在班級群寫了寫下面幾句話:學習不是為父母老師學的,而是為了自己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如果你不想擁有美好的未來,那你現在可以縱情揮霍自己寶貴且一去不返的青春!且行且珍惜吧!
第一節沒課,也沒心情吃飯,就簡單沖了碗雞蛋茶。忽然想起今天是5.12,汶川大地震十四周年紀念日。大腦一熱,思考到:何不給學生上一節關于生命的課?想到就去做。時不我待,經過簡單篩選,就選取林希的散文《石縫里的生命》為素材,給學生上一節閱讀課,希望讓孩子們通過這節課,明白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說今天幾號,有什么富有意義的事情。還好,10班的佳睿說今天是汶川大地震十四周年紀念日。我還追問了一句:“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她說是08年四月。我打趣道:地震時你還在過滿月呢。目地就是營造一種輕松對話的氣氛。通過地震中許多生命的猝然長逝,讓孩子們珍惜生命。
我先孩子們讀幻燈片展示的詩詞,分別是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劉楨 的“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鄭板橋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王安石的“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最后說:這幾首詩詞,展示春草勃勃生機和松、竹、梅“歲寒三友”的頑強斗志。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石縫里生存的那些花花草草,又該如何來生存呢?它們是什么樣的生存狀態?今天老師就大家推薦一篇巧美文——《石縫里的生命》。
由于時間倉促,大多數學生沒有找到原文。我就跟學生互動,誰找到了請回復。只有dq一個人及時回復了。可能是天意,不知何故,這個女孩語文程度很高,但經常不來學,上網課還能聽聽課,并能積極主動發言。
就這樣,我倆通過連麥把《石縫里的生命》朗讀了一遍。讓我瞠目結舌的是,她也是第一遍讀文章,竟能聲情并茂地朗讀文章。我發自內心為她點贊!從內心我更希望通過這節課她能重新回到校園,來到師生朋友之間,走出人生的陰霾,改變對生命的看法。
借此機會,第一時間我讓她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她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生命貴在拼搏!只要努力奮斗,生命之花定會綻放得多姿多彩。在與其他同學連麥時,賈恩哲想到了袁枚的一首小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雨馨想到十大感動中國人物江夢南的身殘志堅,婉玉說到看得劉媛媛的演講《寒門貴子》。生活就是語文,獲取知識的途徑并不是書本是唯一。孩子們所缺少的能力,就是把課本上獲取的知識跟生活結合起來。最后十分鐘,我給他們說起來汶川大地震的一些感人的故事:譚千秋和向倩老師,分別把學生護在講臺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換來學生的重生。海軍陸戰隊的15勇士,在白云深處,沒有導航的極其惡劣氣象條件下,盲投到震中——當時有著“孤島”之稱的北川縣城。還有當時只有3歲的郎錚,被救出后,給解放軍叔叔敬禮。還有舞蹈教師廖智,在地震中失去女兒和下肢,裝上義肢后翩翩起舞,并找到自己的真愛。我讓他們隔著屏幕齊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段震聾發聵的警句“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兒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全部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而斗爭。”最后深情小結道:希望通過這節關于生命閱讀課,能讓你們明白,即使人生出于低谷甚至萬念俱灰,也不要放棄生命。我們要與生命抗爭,就像石縫里花一樣,開的搖曳多姿,讓人生的“逆境”成為人生的“逆襲”!
今日5.12,這點點滴滴的記憶,希望能像雨露,滋潤孩子們干涸的心田;能像啟明星,給迷路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更像患難與共的朋友,彼此攙扶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