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路過一家水果店,想買一個柚子。
我挑著挑著,一回頭,老板娘突然站在我背后,被嚇了一跳。
她有點神色慌張,問,姑娘,有沒有加我們店的微信?
我第一次走進來,自然是沒有。
老板娘說,水果可以外送喔,只要提前一天預(yù)訂。
于是,我付了錢,加了微信,回家。
時間回到下午的四點,我拿起一瓣柚子,以一種最常態(tài)的吃法,吃它。
突然發(fā)現(xiàn)口紅沾到了柚子上,和平時喝咖啡不喜歡口紅沾到杯子上一樣,所以我喜歡插著吸管喝咖啡。
于是想起柜子里,還有好友送的盤子。因為一個人生活,用到它的機會并不多。
陽光滿溢的秋日午后,把一瓣瓣柚子剝了皮,分成小塊裝到了盤子上。
大概花了15分鐘的時間。
我只是在想,我們大費周章地去做一些事情,你知道它的結(jié)果相同,卻讓自己繞了那么大一圈,意義在哪里?
我想吃水果,一動手指,就有人送貨上門。可我為了健身,在跑步機上跑了5公里。
如果我不點外賣,我有了機會走路,健了身,也買到了想吃的東西,不是一舉兩得嗎?
或者,我把口紅擦掉,喝完咖啡、吃完水果再補上,可能也不用冒著被吸管燙傷的風(fēng)險、節(jié)約了切剝水果洗盤子的時間。
前幾天我在知乎上看到一篇回答,大概意思是,高速公路要設(shè)置許多彎道的理由,是為了避免直線行駛給人帶來的視覺疲勞,彎道的存在是為了讓司機減速,時刻保持警惕。
人生,不也是這樣的嗎?
當(dāng)你遇到麻煩時,習(xí)慣用最簡單的方式去解決,你并沒有成長,你也沒有獲得一種全新的方式。
對,就是“方式”這個詞,對我的生活產(chǎn)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因為我不管用什么理由去解釋其中的利弊,我都沒有辦法完全說服自己,事實是,沒有絕對性事物。它只是一種方式,它只是一種人活著的模式。
我外賣叫水果,微信給我省去了半個小時買水果的時間,是便利。
我出去運動,在操場上灑了半個小時的汗水,身體對我說了聲“oh yes”。
這是方式,是你給自己加持的機會。
我走點彎路,遇見了讓我感動的風(fēng)景和感激的人。
我剝了十五分鐘的柚子,我讓朋友送我的盤子產(chǎn)生了意義。
我點了外賣,享受了科技帶來的便利,甘愿為工程師買單。
我去健身房鍛煉,結(jié)交了不同的朋友,讓從事健身行業(yè)的人們感受到了世界的動力。
又或者我只是宅在家,我用懶散的睡姿來花完我的周末,我也讓我的精神得到了放松。
接著說選擇。
常常有人問,把錢花在護膚品上重要還是服裝上重要。
當(dāng)我是個十幾歲的小屁孩時肯定答后者,而當(dāng)你二十出頭發(fā)現(xiàn)皮膚每況愈下的時候肯定選擇前者。
現(xiàn)在想想其實不對。
這兩者上的錢都要花,花多花少看經(jīng)濟能力。
因為你不可能見人就說,喂,你別看我臉,看我這身造型,或者,喂,你別看我穿什么,看我臉。
這是不成立的。你是一個整體,不能把自己分割成一部分。
所以無法完全絕對地談?wù)撘患虑椤?/p>
為什么看電影,為什么去旅行,為什么和不同的人相處?
因為我們想擁有更多的,活著的模式。
人這一生太短暫了,一個塑料瓶子都活得比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