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和森,節選自《紅樓夢論稿》人民文學出版社 / 1981
枉凝眉來自哲學人00:0003:57
《林黛玉贊》是著名紅學家蔣和森先生著作《紅樓夢論稿》中對林黛玉的一段論述。這段論述語言考究,文字細膩,論點精辟,意境深遠,成功地將《紅樓夢》中主人公林黛玉的形象再現在我們眼前,讓每一位讀者對林黛玉這一人物乃至《紅樓夢》整部巨著都有一個更深層的了解。全文以散文體的浪漫手法對《紅樓夢》中的 主要人物林黛玉做了精彩而富有感染力的解讀。讀過本文,不管你是否讀過《紅樓夢》,你都能夠對人物產生一種悲天憫人的真切感受。它能夠使你在為人物命運唏噓嘆惋的同時,也透視到“機心四伏”、“人際關系勢利而冷酷”的榮國府的殘酷和冷漠,進而多層面地領悟到林黛玉毫不掩飾的率直率真、多情善感、不枉不屈、 自尊、自重、自愛的人格魅力,從而深深地為她對舊勢力的反叛精神以及對愛情的執著專一、孤高芳潔至真至美的深層美質所打動?!澳闶茄蹨I的化身,你是多愁的別名!”你看,這劈頭的第一句便寫盡了林黛玉的悲劇的一生。眼淚浸泡著她短暫的人生,“從秋流到冬,從春流到夏”。她用“充滿眼淚的一生,吟唱出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歌”。是“幼喪父母,寄人籬下的生活”在她心目中留下“濃重的哀傷”,是“哀痛繁殖著哀痛”鑄成了她多愁而敏感的性格,然而濁世的黑暗并未吞滅她 純真的心靈,她常用“比刀子還厲害的話語譏諷、嘲笑庸俗和虛偽”。她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表達著心中的愛與恨,所有這些更為她這閬苑仙葩增添了一份動人的美麗。然而,“越是高尚,就越是不幸”,是封建禮教,是家庭境遇,是階級烙印,是她“無一點處世的聰明”,是……,最終決定了她悲劇的一生,“如一朵落花, 飄落在生活的風暴里”。通篇文章,作者都是用最簡潔抒情的詩化語言,生動而準確地概述了林黛玉愛怨情恨的短暫人生,讀著讓人頓生蕩氣回腸的情感。蔣先生行文時還有一點很值得注意,他通篇都用第二人稱,把林黛玉稱為“你”,一切都圍繞“你”展開。這樣,作者與人物的距離縮短了,他能更為方便地抒發感情;同時讀者與作者的距離也短了,讓讀者能更深切細膩地領悟林黛玉形像的真諦和作者對《紅樓夢》這部鴻篇巨制的詮釋。
你是淚的化身,你是多愁的別名。
瀟湘館的竹影,用幽暗的綠色深染著你的眉尖,時代的大氣,把濃重的憂郁滲入了你的靈魂。
幼喪父母、寄人籬下的命運,在你的內心結成解不開的隱痛。大觀園里的繁華熱鬧,只是愈益襯托出你心里的孤寂;別人家中的笑語溫情,卻又加重了你心里的悲酸;而靠著別人的憐憫和施舍來過日子,更是嚴重地挫傷了你的自尊。
于是,你嘆身世如風吹落花;題素怨問誰解秋心?
依人為活的處境,只是使你的眼淚添多,并沒有使你的骨格變彎。你依然“孤高自許”,愛說就說、愛惱就惱;從不知道“裝愚守拙、隨分從時”。
你“心較比干多一竅”,卻無一點處世的“聰明”;你身為小姐勝千金,偏多忘閨門的守戒。一切都隨著你感情的流轉任意而行。它是那樣的任情任性,然而又是那樣的率直率真。
在你欺我詐、機心四伏的榮國府里,你緊張地注視著周圍,唯恐有人對你懷有歧視和輕蔑。于是,你多疑多感,工愁工病。在你的胸中哀痛繁殖著哀痛,以至擠滿得更加顯得氣量狹小。
沒落的時代、沒落的階級,又造成了你濃重的哀傷。“錦囊收艷骨”、“冷月葬詩魂”,從你那如花正開的年歲,竟是發出如此蒼涼的人生詠嘆!
然而,你并不向往空寂,而是一個對生活懷著強烈追求的人。
你把全部智慧都用于非“女兒本分”的吟詩;你更把整個生命投向違反禮教的愛情。
一個“混世魔王”闖進了你的生活。他欣賞你的“孤標傲世”,他了解你的“風露清愁”;而你“從不勸他去立身揚名”,更使他對你懷著“深敬”。于是,你成了真正掛在他身上的一塊“通靈寶玉”。如果失去你,他就要神魂顛倒、人事不知。而你,也向這個封建家庭的“禍胎”,獻上了一顆少女的心。
愛情,成了你生活中的太陽。它給你幽暗的內心帶來了光和熱。——可是,又有什么比愛情給你帶來更多的不幸和痛苦!
當你突破種種有形無形的障礙,使愛情發展得愈是深沉堅定,同時也就愈是加重地感到那壓在愛情上的封建勢力。你雖然三番五次地取得了那個“逆子”的心,可是卻一點也聽不到封建家長的“意思”。
在愛情的道路上,你終于走完了你所能走到的最后一步,而停留在包辦婚姻的門前。你終于接觸到達一痛苦的事實:你雖然可以把生命交給愛情,卻不能把婚姻交給自己。
愛情,連結著你的生與死。可是,你只能靜待封建家長的決定。
你似乎沒有看出:上面對你的“脾性兒”早已不滿,甚至對你的外表也露出嫌意,更何況又知道了你還害著不可告人的“心病”。
于是,瞞消息,設奇謀,封建勢力在暗中對你發出狠毒的一擊!
當你從傻大姐兒那里獲知密謀的真相,一霎間,大地仿佛從你的腳下抽去。在沁芳橋畔,你“踩著棉花”一般地走著,“迷迷癡癡”地走著……
如一片落花,你飄落在生活的風暴里。
封建勢力終于把你驅回到這個鐵律的面前:不準有愛情!只準服從那一社會給婦女所規定的一切!
這是橫在你腳下的唯一出路。但是,難道可以在這條出路的面前低下頭來?
你立刻作出了回答:焚舊稿,斷癡情;求速死,抗濁世。
你有太多的怨恨,可是不知朝哪里傾吐;你有太多的話語,可是不知向誰去訴說。當你逝去時,只是這樣喊道:“寶玉,寶玉,你好……”
你,用充滿眼淚的一生,唱出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歌。
但是,由于你是一個出身侯門的千金,在你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帶著階級的烙印。貴族小姐的清高,金閨弱質的嬌柔,還有那許多從香奩繡閣中培養起來的“閑情萬種”,使你的愛情不能不顯得那樣的纖細、纏綿和經受不住生活的磨煉,同時也更加難以避免悲劇的結局。
然而,在你的身上畢竟重壓著太厚的歷史層巖;你那迎著時代的“風刀霜劍”所發出來的歌吟,不能不使人感到同情和贊賞。
你唱出了自己的悲和恨,也唱出了中國婦女應當有一個充滿陽光和詩情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