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就喜歡往書店跑,哪怕要坐一個小時的大巴,我也會去。
除了買必要的參考書,我還會買很多課外書。
我認為,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書里有很多的大千世界等我們?nèi)ンw驗。
一
我仍記得,小時候看的第一本外國名著是《窗邊的小豆豆》,那時語文老師給全班安利這本書。于是,一周后我們班有一半的同學都拿著那本書。
我也不例外,其實我是被名字吸引了,一聽就很舒服。而且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好奇心很強,是很容易被安利的對象。
我看書特別慢,花了一個月我終于把那本書看完了。當時看完之后就只會用厲害來形容黑柳徹子,她寫的太好了。
也許是身邊有一個看書速度很快的朋友,而她又是班里有名的“書呆子”。我總覺得她好厲害,懂的也好多,可她貌似在不知不覺中也帶動了班里很多人看書。那時,大家總覺得看書是一件很引以為傲的事,覺得自己知道的不少。
其實看不看得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讀書的習慣。
不巧,我真的愛上了看書,手里總拿著書,午睡時還跑去廁所看《愛的教育》。有幾次被生活老師發(fā)現(xiàn),被罵的很慘。真的和著了魔似的,我六年級那會求著媽媽給我買了一整套的小豆豆系列,花了三百多。那是我人生中花的第一次“大錢”。拿到書那會,別提我有多高興。
書那時對我來說真的可重要了。我和我弟打架那會,他把我看了一半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給撕成了碎片,我居然沒出息的看著腳下的碎片哭了。
二
那些年,不知道從何傳來一陣小說風。全班都在看小說,特別是女生,人手一本,看完就堆在一塊兒聊起書中的內(nèi)容。當然,我們的集中點很膚淺,只是男主好帥,女主好幸福。
我們還看《故事會》,很小一本,是我們閑來無事最好的選擇。當時《紫色》很火,是許多女生每周必買的書籍。言情雜志貌似就是從那會兒開始盛行的。
我還腦抽的寫過交友信寄給《紫色》,其實并沒有很想交友的欲望,純粹是好奇心使然。但沒想到我的企鵝號真的登在了上面,驚喜的不行,可那之后我的企鵝號添加好友驗證欄差點崩潰。
我的生活費不多,就是能在填飽肚子的同時能買十幾包辣條的程度。但我每周總會留下三十塊錢去買許多雜志,小說。
事實上漫畫書才是我買的第一本書。《知音漫客》是陪伴我從小學三年級走到高三的唯一一本漫畫雜志。我有收集癖,所以我每期都會買,幸好它也在我的開支范圍內(nèi)。
快要初中畢業(yè)那會兒,班主任把我叫去談話,讓我把漫畫舍去,專心學習。我不是那種成績很差的學生,老師也都很看好我,認為我其實很有潛力,不看漫畫的話或許能進年級前一百名。老師的教導我都有認真聽,可堅持了那么久的東西,哪能說丟就丟。我還是會買,但我也有更專注于學習。
還有一本我打死也忘不了的手繪書籍,它叫《繪心》。有次在看《知音漫客》時,偶然看到的,寫著正要出版。
我還記得每次買它的時候都很苦惱,因為它對于當時的我來說,真心有點貴。別的雜志我五塊錢就能買到,可《繪心》卻要十二塊。但它那些畫風簡直就是直擊人心,給人一片凈土的感覺,而且它會送很多小物品,最驚訝的一次是送了一個夏達畫風的小包包,簡直不能再少女心。
還有《怖客》、《十宗罪》、《龍族》,《推理筆記》和各種言情小說,在書店里總能一掃而空。
正是初中,看多了漫畫和小說,我開始試著畫我喜歡的人物,也想過自己成為一名像夏達一樣的漫畫家或者能寫小說的作家。可我并沒有得到過媽媽的支持,甚至沒能告訴她,因為我知道結(jié)果不會好。
我有幾個被老師培養(yǎng)出來的習慣,一個是看書時會做讀書筆記,還有一個就是寫日記。還挺慶幸,有這樣的習慣。當你在哪個風和日麗的午后,看到自己曾一筆一筆認真寫下的歲月時,還挺感動。
三
上了高中,學業(yè)的確變得繁重了。讀書的時間少了。
也許是生怕我吃不好,媽媽給我的生活費也多了一些。我?guī)缀蹩梢悦恐芰粝挛迨畨K錢了。然而卻長大,視野就越開闊,讀的書也會相對不同了。
自從高一那年阿姨把我多年攢下的漫畫書偷偷賣掉,我就很少再買漫畫書了。當然還是個漫迷,還是會等班里的男生買了,然后臭不要臉的跑去借,即使還要等十幾二十個人。
高中那會,《愛格》出現(xiàn)了,它沒有了《紫色》的乏味,多了幾分色彩,更符合現(xiàn)代青少年的胃口。
我也不怕別人笑話,曾經(jīng)有段時間,我還買過很多明星雜志。那些雜志滿足了我們八卦的心,其實也是女生向我借最多的書籍。當然,我只是一時新鮮,現(xiàn)在的我也沒再買了。
不記得看東野圭吾的第一本書是何時了,只知道,他的書有毒,看了會讓人停不下來。看了小說后,把翻拍的電影也都看了,最近還去電影院看了中版的《嫌疑人X的獻身》,雖沒有日版的還原,但也是真心良作。
還有值得一提的最世文化。認識郭敬明的人應該不會陌生。身邊有一個很喜歡郭敬明的好朋友CC,她說,她從小學就開始讀郭敬明的書,以前看不懂,但重新拾起時,因為他的書愛上了他的人。
我也有看他的書,還有最世的安東尼,琉玄,消失賓妮,還有七堇年和落落的《文藝風象》都有看。他們每個人寫的風格都不一樣,他們都有他們獨特的魅力,像他們寫的文章一樣。
我的另一個好朋友狗清對安東尼也是愛得死去活來。但我知道,安東尼給她帶來的影響絕不止一點點,也絕不是那么膚淺的。
我也喜歡著一個明星,他和別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雖是一個唱跳歌手,卻依然執(zhí)著于攝影,并為此還出了書,我都有買。以前看金浩森和文子的書也是我的一大樂趣,他們拍出的照片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是我最喜歡的,漸漸地,喜歡上了他們這兩個陽光大男孩。理所當然的,我也喜歡上了攝影。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氣質(zhì)里,藏著曾經(jīng)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你的內(nèi)心是怎樣的,你的世界就是怎樣的,你走過的路不會騙你。
這些年和書的每一次相遇,都有鑄造一個新的自己。當你愛上讀書,世界就愛上了你。
在這個碎片化的年代,我們時常會忘記去看一本書,去打開那一本紙質(zhì)的書,去聞一聞書香。如果有時間,那么周末靜下心來,沖一杯咖啡或者茶,好好的去看一本書吧。
在書中,你會找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