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題為《準新娘拍完婚紗照猝死》的文章,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一個年輕的女孩,獨自在外打工,農村的老家里有父母,弟弟眼巴巴地等著她接濟,送錢。
她憑一己之力達到了二十多萬年薪,可是太過努力,透支了身體,在發完最后一條朋友圈“我快燒糊涂了”之后便失去聯系,直到第二天房東發現她的尸體。
可憐,可嘆,一個現實版的樊勝美,一個可憐的“扶弟魔”。
朋友說,她實在繃得太緊,對家里從來報喜不報憂,對父母保證要負責弟弟到底。
這樣的悲劇不是第一次聽說了。
好多生活在蜜罐里的人以為熱播劇《歡樂頌》里的樊勝美,只是為了劇情虛構出來的,但其實在我們真實的生活中,樊勝美一樣的姑娘一抓一大把。
曾經在天涯上看見過一個帖子。
一個快要出嫁的女孩被父母逼迫去婆家要彩禮給自己的弟弟娶媳婦,女兒覺得父母開口太大,兩面為難。
一邊是自己父母一哭二鬧三上吊,盡訴養女的不易,大罵她不孝,不顧弟弟,冷血無情。
另一面是婆家奚落,質問她家是不是養女賣錢,未婚夫也覺得她家太不懂事,意冷決絕。
被逼無奈的她萬念俱灰,最后在婚禮前夕從樓頂縱身而下,釀成悲劇。
身邊的朋友同事也有類似的遭遇。
一個朋友,家里本來就姐妹兩個,可是后來突然聽她支支吾吾說起自己還有個弟弟。
原來,那時生完了她們姐妹,父親始終還是想生個男孩。父母雖然從來都感情不合,吵鬧不斷,但還是躲回老家生了并一直寄養在老家。單位里的人從來都不知道,因為那時計劃生育正嚴,怕丟了飯碗。
后來我終于明白為什么她父親工作單位效益不錯,她卻總是很節省。工作后,父親又開始逼迫她給弟弟存錢,在老家給弟弟蓋房子。每次回家父親都要上演病倒的苦肉計,就為了讓她出錢,要她保證不要不管弟弟。
好幾次她都不敢回家過年,獨自漂泊在上海,房子也沒有,也因為這種家庭狀況,讓她恐懼婚姻,恐懼婚姻里過于黏稠的親際關系。
現如今成了孤苦的大齡剩女,對未來一片茫然。
無獨有偶,另一個朋友,結婚后總是想著利用老公的關系,一會兒給弟弟換工作,一會兒弄房子,達不到要求自然少不了爭吵,在他們的小家中,始終有個最高優先級的弟弟,丈夫和孩子位置都次之,久而久之,人心也涼,終于在數年的爭吵后,被結束了婚姻。她自己的孩子一直處在父母離析,缺乏溫情的環境中,現在又夾在離異父母兩邊左右為難,試問哪個孩子不希望父母圍繞啊。
但是沒辦法,這個朋友從小就是被強勢的母親洗腦,,“老公轉過身就是外人,弟弟才是你的至親,有事為你出頭”。
結果現在不但犧牲了自己,連同自己的女兒的童年也一并蒙上陰影。
誰說天下父母都愛兒女,這根本是個偽命題。
很多父母自私透了,兒子才是自己人,女兒終究是外人,能刮就刮,反正養大了也是去給別人家生兒育女,伺候老小。
自己兒子要寶貝著,別累著苦著,女兒么,就多效點力,最好找個有錢有勢的男人,再來哺濟娘家。或者干脆變成弟弟的彩禮。
于是女孩被洗腦成了“扶弟魔”,男孩從小就覺得媽媽姐姐為我赴命是天經地義,女人就是拿來用,拿來犧牲的。
結婚后這樣的男人往往成了醬油瓶倒都不扶一下的大爺,生娃養娃那是女人的事,男人的世界在外面,掙錢回來不就妥了嘛。
但這種缺乏體察別人能力的低情商男人在外面終究也不大會混出什么樣子。
閨蜜以前處過一個男友,可后來不知為什么突然就提出了分手。
原來是相處過程中的一個細節,讓閨蜜不寒而栗。
一次,在與男友家人外出游玩的過程中,公交車上擠滿了人,大家好不容易擠到一個座位,男友的媽媽突然要和身旁的人換座位,原來不為其他,他媽媽只是想換到男友后面一個位置,好趁著這點時間給寶貝兒子松松脖子,按摩按摩,本來女友對男友人品性格都頗為滿意,但始終覺得有哪里不對,似乎是男友有點懶,有點自私,還以為慢慢能改。
結果他垂垂老矣的老娘努力給他按摩的鏡頭,讓她覺得,這個可憐的母親遲早要撇下他的寶貝兒子撒手人寰,以后這個悲苦的保姆角色將由自己接班,再聯想到男友平時在母親面前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寵溺模樣,她很堅決地甩了他。
這是個聰明的女孩,她知道等結了婚再去改變一個人有多難,還是走為上策。
難怪現在的女孩都越來越傾向不結婚了,因為很多父母沒有把自己的男孩馴養成一個勇于承擔責任的男人,這些父母的認知也不足以讓他們教會男孩,婚姻里的愛是尊重和分擔,體諒與合作。
女孩,你不要被親情綁架,你要有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弟弟只是你的同胞手足,不是寄生在你身上的寄生蟲,你更不是他的小媽媽,他需要親自去過自己的人生,去奮斗,去走彎路,這樣他才能錘煉成一個能肩負妻兒的男人。
至于父母,他們生你并無恩,你也并不因此虧欠誰,不要試圖用你柔弱的雙肩去撐起整個家。
更不要為了成全他們委屈求全嫁給自己不愛的人,一輩子過著憋屈將就的日子。
當年青春貌美的黎姿,也是為了弟弟為了家,嫁給了輪椅上的富豪,雖然外界都在歌頌這段頗有犧牲精神的婚姻,婚后黎姿也總是滿面笑容示人,但每次看到她內心還是會隱隱地有些揪扯。
我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母親,太懂這種感受。
特別慶幸我沒有一個哥哥或者弟弟,不然我媽一定會把我放到鍋里煮了給他們吃。
她在小城市,過著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的日子,每天就是打打麻將,吹吹牛逼。
結果動輒張口給我要錢,否則就是不孝,一想起自己小時候,家里餐飯清冷,無人過問,都會從心底涌上一句,“憑什么?!”
這樣的父母他不懂你在大城市的艱辛,烈日下動輒一兩個小時的通勤,有時熱得回到家脫下汗濕的衣服,像刮去一層皮。更不懂你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
而她當年只是因為生不出兒子,就得過且過,打麻將混日子。
她一句“我要是有個兒子就不會如此過了”傷害了我數十年。
當年她為了自己的弟弟,娘家,根本不把自己的孩子當回事,只因為是女兒就活該過活在他們無休止的爭吵中。
這種父母保持好距離,以禮為上,做到基本的來往,點到為止。
也許有人會說,為什么你的文字里總是戾氣,負能量,我身邊見過的就好的很,女兒寶貝著呢。
我不得不又要搬出我悲觀派掌門,張愛玲小姐了,為什么她的文字入徹心扉,讓人心有戚戚,
因為悲劇里更多真實。
人生始于瑪麗蘇,卻終于暗黑。
別人家父慈子孝,花好月圓,又與你何干。
好的東西你不說它也好著呢,大家鼓鼓掌,在別人的完滿中擠出一點笑。
倒是這些負能量,各有各的狀況和悲涼。
你終有一天會發覺,那些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所謂正能量都是假的,因為人都愿意給人看假的。
自己的痛,太苦太悲,誰都不希望被人可憐。
負能量中也能看到積極的東西,關注負能量不是為了糾纏于此,舔舐傷口,只是為了引以為戒,指導后世。
至少從很多操蛋的親情中,理清楚人與人的關系和距離。
? ? ? ? ? ? ? ? ? ? ? 更多話題,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