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19:30推送:這篇文章,更值得所有身為子女的孩子們看,歡迎轉發朋友圈!』
俗氣、喧鬧、擾民,是廣場舞的關鍵詞,避之則吉。如果,你在廣場舞大媽中看到了你媽媽的身影,你作何感想?
你去廣場上看過你媽跳舞嗎?你媽邀請你去看她表演廣場舞,你會去嗎?如果你媽跳廣場舞拿了區獎,拿了市獎,你會樂呵呵地鼓掌,為她拍照嗎?你媽媽天天跳的廣場舞,你煩嗎?
如果是孩子在幼兒園有表演,一樣是俗氣的音樂,簡單的動作和奇怪的服裝,你會去圍觀嗎?你會去拍照嗎?你會發自內心地喜歡嗎?
父母和孩子是不能拿來放一塊比的。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會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我們理所當然把最多的時間、愛心、最好的資源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嘛,不僅是祖國的花朵,更是家庭的未來,父母的盼望。
而父母,在兒女家庭中的存在,大部分是因為孩子的緣故。有多少家庭,跟父母一起住,是因為父母需要你們照顧?
一個朋友說她的婆婆不給他們帶孩子,自己到處旅行。我忍不住鼓起掌來,這才是老人家應有的生活態度嘛,為自己活。這樣的老人家是珍品,非常少。大部分老人家,他們的生活寄托依然是子孫,每天想的,做的,還是如何幫助兒女。
這些父母明明知道,孩子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和負擔。他們本來應該放下成年兒女,去享清福,去過自己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然而,他們還是不肯遠離,為兒女們的生活,繼續發光發熱。洗衣做飯、照顧孫輩的同時,他們需要面對對于她們來說同樣困難的婆媳關系,和兒女住在一起的老人家,一樣需要忍辱負重。
很多人對父母,尤其是婆婆有很多的怨言和挑剔,覺得他們又啰嗦又小氣,還在家庭當中爭權威爭寵爭愛。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供養父母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父母們完全可以不幫助子女帶孩子,不做家務。他們心里也很清楚,帶孫輩這件事,是完全的付出,等到孩子大了,他們可能也就不在了。但是,他們愿意付出自己的全部。
而對這些終日勞碌的老人家而言,廣場舞是她們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她們的愛好、心靈寄托和運動方式。
你不愿意接受廣場舞大媽,其實就是在排斥你的媽。
只要有廣場的地方,就有廣場舞。
如果沒有廣場舞,我們真的不知道會有那么多的大媽。小區里但凡一百平米以上的空地,都被大媽們占據。上午九點多是廣場舞的第一高峰期,一個小區不下五六起。陣仗大的,有七八十人,音響的音量開得山響。據說這種大規模的廣場舞是會員制的,每人交一兩百塊年費,大家還買統一的衣服和鞋子,佼佼者還可參加一些廣場舞比賽。
隊伍小的,自然不會占據小區主要空地,她們少則五六人,多則十幾人,隨便找個角落,小音響一放,就扭了起來。廣場舞的舞蹈形式和類別五花八門,大媽們喜聞樂見的是扭秧歌、扇子舞,也有迪斯科,最讓人費解的是那些不斷地重復捶背、抬腿等動作的奇異舞蹈。但不管是什么廣場舞,大媽都跳得很投入、很陶醉。大媽們跳起廣場舞來,個個都是英雄,不管動作是否到位,是否跟得上節奏,他們都跳得非常起勁。
給大媽們一個廣場,她們就可以嗨翻天。
廣場舞一般分早晚兩場,早場在上午8點半至10點半,大媽們在家做完早餐,送完孫子上學,跳一場好回家做午飯。晚場就是晚飯后,6點半到8點半。一般來說,早場的大媽要老一點,晚場的大媽要年輕一些,活躍一些,如果是馬路邊的廣場,還有大叔一起跳交誼舞。
不過,廣場舞真的沒什么看頭,一首歌,天天跳,月月跳,年年跳,不斷重復。音樂不好,跳得也不好看,說實在的,舞蹈這門藝術,專業性極高,而且對演員的要求也很高,舞蹈之美,主要是形體的美。說真的,廣場舞完全沒有可觀賞性。
廣場舞總是被投訴的根本原因在于太吵了。任何音樂,你不停地重復聽,都會聽煩聽厭,何況大媽們選擇的音樂,普遍俗氣,是那種爛大街的歌曲,再加上廣場舞之毫無欣賞性,自然就不受歡迎。
廣場舞被斥擾民、甚至被人驅趕、恥笑,幾乎每天都在發生。但是,大媽們也是頑強而又勇敢的,你見過哪個小區沒有廣場舞。年輕人如此反感的活動,大媽為何樂此不疲?這里面還真我們值得深思的地方。
首先,是大媽們的老年精神寄托的問題。中國父母精神寄托就是孩子,他們能為孩子做的,就是洗衣做飯看孫子,這些事情做完了,她們可以選擇的娛樂活動不多,除了看電影就是跳廣場舞,她們并沒有更高雅的文藝追求。
大媽白天跳廣場舞,多是為了逃避獨處的寂寞,后輩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一個人在家待著,悶得謊;晚上跳廣場舞,其實也是為年輕留下相處的空間。大部分老人跟兒女們住,年輕人一回家,老人就顯得多余,所以,跳廣場舞是一個很好的去處。
同時廣場舞也滿足老人運動和社交的需求,一天跳上一兩小時廣場舞,身體自然就活動開了,和跑步一樣,天天廣場舞是會上癮的。另外,跳廣場舞是一個群體活動,老人家又喜歡聚眾聊天,大家跳完廣場舞,聊聊家常,約來喝喝茶,不和兒女們說的,也有老姐妹可以聊聊。所以,廣場舞對大媽們的身心健康都有益處。
我們很多時候,只看到廣場舞吵鬧和擾民,看不到廣場舞對家庭安定團結所起的重要作用。你試想一下,老人家天天閑在家里,會閑出什么事來?如果我們認為廣場舞是大媽們的錯,那么我們就要反思,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時間關心父母的心理、身體健康,是否愿意陪他們去運動、聊天,是否關心他內心的情感需求?
再說到擾民的問題,如果我們有一個室內的空間給老人家跳舞,他們又何樂而不為?但是,現在的社區配套設施,更多地是年輕人和小孩需要,很少考慮到老人的需要。所以,老人家選擇在廣場上娛樂、休閑,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試想一下,如何有一天,你老了,你會選擇廣場舞這種方式打發時間嗎?那么,你看這群大媽,他們與你們的父母年紀相仿,也許你的父母就在他們中間。你除了對他們表示不耐煩,覺得他們很吵,覺得他們娛樂方式太惡俗以外,你有沒有想過,他們其實也在為著大部分城市家庭默默奉獻,付出不求回報。
他們辛辛苦苦一輩子,老了,也只能跳個廣場舞,卻成了人民公敵,為城市所不容。
廣場舞是這樣一群為著家庭無私奉獻的大媽的精神寄托,是她們生活的一個透氣口,是她們運動和社交的主場,你在發自內心地討厭廣場舞,希望廣場舞絕跡時,請想一想,你家的父母親,他們生活得好嗎?如果他們也愛跳廣場舞,今年過年,好好聽他們嘮叨一下廣場舞的喜和樂。
訂閱【或者時光】,每天第一時間收到我們的情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