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舉止反常,有老年癡呆的征兆的?這是我一直想破解的一個課題。和媽媽共同生活已經有一年多了,通過和醫生的交流以及查閱資料,我對于老年癡呆癥的起因和病癥的征兆有了粗略的概念。我開始抽絲剝繭,檢視過去幾年和媽媽相處的片段,看有哪些不尋常的舉動,符合老年癡呆癥條件的征兆;發生的時間與當時的外在環境有無關聯;一一作對比分析,最后結論是:雖然不知道媽媽的腦部受損具體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但可以確定很早以前就陸續出現老年癡呆癥的征兆了,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其實媽媽的發病早有先兆,如果我們一起生活,我肯定能早一些發現。
?情緒心煩氣躁、易怒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媽媽講話的口氣越來越顯得不耐煩了、急躁了——主要是對爸爸。經常是脾氣一上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吵架。我原來一回到家,媽媽就總是向我抱怨——說飯菜搞好了,爸爸卻叫都叫不回來吃飯?,F在看來,她很可能根本就不記得爸爸到哪里去了吧?才會氣急敗壞的到處找爸爸……
當她想不起一件事要問爸爸時,而爸爸剛開口或者講到一半,她突然想起來了,她會很不耐煩地說”閉嘴,你不用再說了!“爸爸經常對我說,”兩個人在一起時,經常開不了口,一開口就是挨罵,根本不聽你說的,也講不清道理……”
媽媽本來性子比較急,血壓一直居高不下,而爸爸平時的謙讓也更加助長了她的這種性格,也讓我忽略了她的一些情緒上的變化,錯誤地將病癥表征當成了正常反應,當成了就是媽媽本來的習性。
?妄想、猜忌
媽媽時常和爸爸發生爭吵,經常跟我說爸爸在外面有女人,在外面打牌時,故意摸女人的手,和別的女人在外面有說有笑的,最后還發展到說直接把女人帶到家里來了,向她示威!但我知道,老爸絕不是如媽媽說的那種人。這種將過去經歷過的事情,在發生的時間,地點或者是人物上出現記憶錯構,而且自以為是,信以為真,這是老年癡呆癥的病癥表征之一。還會將張冠李戴的事情進行生動細膩的描述,伴有相應的情感的體驗,媽媽很早就生活在這種錯構體驗中了。
?喪失溝通、理解的能力,表達出現問題
媽媽的話越來越少了,后來甚至很少主動開口講話了。親戚朋友來家里時,她總是安靜的坐在一邊,沒有像以往的和人打招呼,有說有笑了,在刻意回避。我想帶她出去走走人家,她也總是推說不去,要不就是說不舒服,人不想動。
媽媽失智后,我們平常習慣的講話速度,她沒有辦法跟上節奏了,還沒等她反應過來上一句話,下一句話就又出現了,這讓她感到很困窘,很失敗,只好避開社交,以掩飾她失去語言溝通能力。
?文字和語言表達出現問題
老年癡呆癥奪去了媽媽基本的書寫能力,她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在同步退化。以前老家村里要打報告時,媽媽都能夠自己完成,雖然是一種簡單的陳述,也能夠把事情經過講清楚,思路清晰。媽媽以前打的報告復印件我還留著,還曾經夸媽媽文筆還行,比“高小”文化的爸爸強多了。但到了后來,這樣的事情只能由都我來完成了。以前沒有多想,只是認為爸媽老了,一些事情理應我來處理了,就自己把事情辦了。
現在一般開車帶媽媽出去,我都會讓她坐前排,目的是想讓她多感受外面的世界。有時我會指出路邊比較醒目的標志讓媽媽辨認。一年前,媽媽還能大概跟上我的思路,間或地答出幾個字來?,F在我再指著路牌問媽媽時,她已經完全答不出來了。
有對比更能覺察到差距和媽媽病癥下滑的速度,我感受到了她的無助和自己的束手無措。媽媽也很想努力找回她失去的記憶,不然她不會主動地指著前面的車,告訴我車牌的數字——但僅僅是數字而已,組合的字母和漢字她已經不認得了,但這也讓我驚喜成分。這樣的題目對她來說太難了,我不忍心再問了,對她對我,都是一種折磨。但是出于“用進廢退”的考慮——從鍛煉和刺激她的大腦出發,這樣的嘗試和鍛煉,對于媽媽的病情有好處。
有一次我停在一輛公交車后面,媽媽突然指著公交車后面閃爍的熒光燈,說出了——”碧沙湖“,那個地方我現在都感到陌生了——那是我們搬出來了都十幾年,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
媽媽記憶深處還是殘留著一些碎片,我不由得產生了一種沖動,想去喚醒媽媽那已經塵封的記憶。說不定在某個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媽媽還能記起我來,我想一直保留著這個希望。
?記憶障礙
媽媽曾經有過好幾次,去姨媽家不記得路了,好一點是把方向坐反。那時候幸虧她記得姨媽家里的電話,要家人去接她。從那個時候媽媽就開始了她的時而清醒,時而糊涂的模式。
媽媽打牌時,經常忘記已經付過錢了又再付給人家,贏錢了又不記得找人要。后來麻將館里有人看不過去了,提醒爸爸不要再讓媽媽去麻將館打牌了。
家里的財政大權一直是媽媽管著,生活開支,爸爸一概不知,打麻將應該只是冰山一角,還不知道媽媽糊涂亂用了多少錢。我后來聽到爸爸告訴我這些時,我只能是一聲嘆息!里面包含了太多的無奈和懊惱,但也已經是于事無補了。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我現在仍念念不忘媽媽做的飯菜,想吃媽媽做的南瓜餅、辣椒炒肉,那種熟悉的味道,我只能停留在回憶中了,再也吃不到了。以前每次回老家時,我都會陪媽媽在廚房里說話,媽媽一邊炒菜,一邊和我說著最近發生的事情,還一邊要我試菜。她總有對我說不完的話,因為我是她的驕傲,她的希望、她的支柱。
我已經記不清,從什么時候媽媽忘掉她幾十年一直駕親就熟地做飯菜的能力。常常跟我講,人不舒服,頭痛,想休息,不想做飯菜,或者炒出來的菜不是太咸就是太淡,媽媽做菜的手藝正在我不知不覺中一點一點的流失。
媽媽在樓上有一個工作臺——她的縫紉機,家里床上用的被套,毛毯,枕套、衣服,都是媽媽用她的縫紉機踩出來的。我清理房間時,媽媽還留下了好多這樣的東西——這也是媽媽留給我的回憶,我會好好珍藏的。媽媽的手很巧,我總夸媽媽完全可以去開一個縫紉店了?,F在想起來,如果那時候自己不是嘴巴只說說,而是實際行動起來,鼓動媽媽在老家開一個縫紉店就好了。門面現成的,自己家一樓就可以,起碼人來人往的,也能陪媽媽聊聊天,社交能力的鍛煉也是延緩失智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誤會,唯有透過真相才能化解。
通過發生在媽媽身上的病癥表征,過去許多令人不解的地方,種種“為什么”,在這個時候,我似乎隱約找到了答案。追根溯源,這些表征很有可能是老年癡呆癥癥所引發的?;厮菰浀姆N種懷疑,我似乎一一得到了答案。媽媽的大腦出現問題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全家人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反?,F象多年,卻不知道她生病已久,任憑疾病一步一步地將她推向無底的深淵。我現在真是懊悔!錯失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想想父母還在陪伴著我們,也就有了牽掛,也就有了很多孝順的機會,去刻下記憶。
我們很多時候不需要為父母做些什么,拋開工作和未來,把時間留給他們,多去聽聽他們講過去的事情。細心觀察,從他們的一些細微變化中發現問題,抓住最佳的治療時機,盡早治療,延緩他們身體下滑的速度,讓父母能多陪伴我們一些時間。
歲月流金,舊相冊里藏著的回憶是永恒的財富,這也是我記下媽媽生活中的點滴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