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文/李敏
在注冊自己的簡書賬號時,整個過程用了不足五分鐘時間,但是正式在簡書上寫作這個卻整整用了半年時間去執行。
拖延癥讓想做的事一次又一次被延后,就這樣的從19歲拖到了20歲。
從初中拖延到大學畢業。
昨天早上起床突然驚醒,有些事不能再等下去了。
比如,去為夢想做點什么。
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作家夢,13歲讀初二就在籌劃要在15歲之前看到自己的文章被鉛字印出來,那時候夢想簡單卻懷揣了好幾年,像是回音一樣被深深地印入腦海,植入身體,指導行為。
我就一直堅持寫啊寫,后來文章被印成鉛字的夢想真的被實現了,可是因為拖延遲到了整整4年。而作家夢卻還是未知數。
17歲高中畢業那年一天無所事事,只得與文字相伴。每天默默地敲著鍵盤寫故事,斷斷續續寫了一點又一點,當那些東西被公開后我自己都被驚呆,足足的有十萬字啊
當初僅僅只是純碎的想記錄成長,后來發現鍵盤下敲出了自己整整的一個青春。
那些藏在時間里的執著豐富了自己也驚艷了別人。
也正因為那10萬字,讓我成了一個大眾的傾聽者,大家樂此不彼的向我傾述他們的故事他們的人生,我亦樂此不疲的記錄著這些真真實實存在過的情愫。
現在已經19歲。準確來說19歲的時光只剩下一個月。我依然在寫東西,長的短的好的壞的美的丑的都被敲出來。
寫旁觀的故事寫親身的經歷寫生活的周遭,發表于媒體的文章也曾被各個網站轉載,也有那么幾篇文章被數萬人瀏覽.
在追趕文學夢的這一條路上,走的每一步深的淺的它都曾帶給我大的小的喜悅。而這些收獲讓我有了更多的寫作動力。
即將快20歲,我依然沒有實現自己的作家夢,可我知道記錄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