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金錢會喜歡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讓自己成為金錢喜歡的對象。”
取悅金錢,金錢才會喜歡你。
松浦彌太郎在這本書里,將自己歷年來對金錢的收獲和感悟全部分享出來。我在他的經驗里,收割著我喜歡的觀念,或我認為能實際行動的想法。全部成果晾曬在下面:
松浦提出的建議
首先,改變對金錢的稱呼,把金錢視為與自己相伴的朋友,每時每刻都在身邊的好朋友。喚金錢為“錢大人”!
“討厭某個人、某件事時,這些人、這些事就會主動遠離你。”所以自己與金錢做好朋友時,也盡量抱著“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努力讓自己身邊的每個人都是金錢的好朋友,幫助他人成功。
以尊敬對待金錢這位朋友,讓金錢舒服地待在自己身邊,就要做到:隨時將錢放進干凈的錢包里,注意不要放在褲子后面的口袋里,把錢坐在屁股下;整齊排放,按幣種分類整理好,一天下來,絕不把發票等不必要的東西留在錢包里過夜,一定要讓金錢舒舒服服地躺在錢包里;注意錢包要保持清潔,不時清理、擦拭,使用質量較好的錢包,錢包就是錢潮,確保錢潮涌動哦。
采購時,如果感覺到錢大人可能不會高興,卻依舊花錢的行為,等于在浪費重要朋友的價值。尊重朋友就不會讓它遭遇不美好的經歷。錢大人也會對取悅自己、珍惜自己的人,表示更愿意待在他們身邊,還會呼喚其他同伴來支持這個人的財力呢。
要像農夫一樣,把所有好奇心都投入到方法上,花費足夠時間吸收的方法是智慧,也是一生寶物,不要依賴他物,自己創造自己動腦思考。
有錢人之所以有錢,是因為他們大方付出并愿意持續付出,付出自己所擁有的,錢大人也會喜歡他們,主動找上門。
金錢計劃與投資或自我投資。“物品終究只是物品,很難成為財產。”所以在花錢方面,首選購買會成為財產的高價商品,不要把錢花在會貶值的東西上。另外花錢買經驗比買物品有價值。因為“物品終究只是身外之物,雖然可以從物品中學習,但和經驗相比,通常不具有太大的價值。”
體驗超越自己能力的事,保持好奇,始終處于“永遠的初學者”狀態中,積累自我成長的經驗,培養感動的內心。經驗是可以成為財產的,也是個人不斷增值的財產。
關于借款。拒絕信用卡過多、大量流進自己的生活中,除意外緊急情況,不得使用信用卡。因為它破壞了人們良好使用金錢品質的習慣,而且對花出去的錢很少有概念,基本是在搞砸自己的未來。
借錢要遵守“正確的完整借錢過程”:建立信用,良好的金錢關系——實際借錢——正確使用,以借來的協助完成自己的力量目前無法完成但又要開始的事業——按約定日期還錢——回饋給需要幫助的人。這種與金錢打交道的關系,信賴會越牢固,還能提升關系。
虛心聽取,并執行別人的經驗,這是討人喜歡的方式。如果只聽,自己沒成長,他人也不會喜歡,甚至今后再也不給意見了呢。相互促進的交流才讓人更容易貼切。立場交換,別人做對你高心的事,你也同樣做給別人,這種快樂是相通的。
結語
金錢這事永遠不單是金額數值,更多的是使用金錢的人——ta如何心態,又如何與金錢相處。使用狀態正是使用者的心理反應,以及ta內在的金錢價值觀的顯現。所以要有錢,先讓人being有錢的內心狀態里,ta才會在物質上“有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