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主人公奧涅金代表了俄國農奴制社會的貴族階層的青年,當時的俄國受到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看到了農奴制的弊端,希望自上而下掀起改革,但是又沒有魄力,不愿放棄貴族的特權和利益。
這里面的奧涅金雖然收到新潮思想的影響在社交場合言語精辟,但時髦花哨,注重驕奢享樂,浮華的外表下卻是簡陋的心靈。相反居住在俄國偏僻鄉野的達吉亞娜在憂郁文靜的性格下卻有著俄羅斯樸實莊嚴的靈魂。她愛俄羅斯簡潔純凈的冬天,她愛潺潺的溪流,愛幽深的樹林。討厭嘈雜、喧鬧、言談粗俗的酒會。身處閉塞鄉野達吉亞娜看到衣著時髦,談吐不凡的奧涅金仿佛看到了外面的新鮮世界,她為之著迷,她無法顧及當時的言論和一個女性應保持的矜持,用最赤城、熱烈的心向奧涅金告白。奧涅金早已厭倦了愛情的柔情蜜意,何況是達吉亞娜這樣一個鄉下的土丫頭。因此他用巧妙的言辭和鋒利的語言拒絕并教訓了達吉亞娜。一顆赤城而純潔的心就這樣被踐踏。
而閑散的性格和愚蠢的頭腦讓奧涅金打死了自己的朋友,深沉的詩人――連斯基,從此,他無法忍受旁人的目光,所以走出了那個鄉野,一去不復返。他到處流浪閑逛,只是沒有目的的吃喝玩樂,再也找不到當初的志向。很多年后的一天,這位浪蕩的公子在舞會上見到了那個曾被自己嫌棄的鄉下丫頭――達吉亞娜,她是那樣從容,那樣優雅。沒有貴婦的那種高傲驕奢,不屑一顧,相反是得體和大方的高雅。仿佛涅瓦河女神一般平靜恬淡,旁人都投去尊敬的目光,而我們的奧涅金簡直傻了眼,更讓他驚異的是她連她看也不看一眼。
而生活就是這樣讓人捉摸不透,當達吉亞娜癡迷于奧涅金的時候,他幾乎一點也不把她放在心上,而此刻當他重新看到冰冷達吉亞娜的這一刻他卻深深淪陷。
他日思夜想,面容憔悴,朋友都讓他養息調理。可他還是一次又一次不顧一切跑去達吉亞娜家中只求看她一眼。
只是她既不冷淡也不熱情,對他仿佛普通客氣一般。一切都是那樣彬彬有禮,氣度不凡。
只是終于有一天他再次去到她的住宅,他看到她面容憔悴,淚痕未干,披肩散落在一邊,她終于闡開心扉告訴他:我多么希望你還和以前一樣驕傲,一樣高不可攀。那樣我起碼不會厭惡我在心里一直喜歡的那個形象,你說你愛我,是因為現在我擁有的這些華貴和榮耀的光環,還是因為彬彬的禮節和大方,這是我嗎?你愛的是我嗎?真正的我是那個鄉野里的丫頭,喜歡純凈的空氣和自由的呼喚。那些拘謹和羞怯,臉紅和彷徨才是真的我,才是最樸實的我,而現在我沒有當時那樣純潔,那樣年輕,那樣灑脫,你卻說你愛我?你愛的到底是什么?自始至終你愛的都不是我的靈魂,你愛的是浮華和尊貴。而那不是真正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