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的故事不長,人物也很少,大概就是老人、小孩和一些漁民吧。但是它卻有很高的文學地位,使得人們聽說后似乎都不敢去看。一是因為經過各位大家老師的反復“提醒”,故事的梗概已經大概了解清楚,即使不看也能說個一兩句,仿佛自己看過似得;二是因為現代人既想符合一貫社會標準又想特立獨行的矛盾心理,既然大家都在看,那我就不看了,我要看一些大家都不看的書,人們普遍認為大眾是愚蠢的,但他們卻忘記了他們也是大眾的一份子;三是擔心出錯,這也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人們往往擔心看了這些名著,萬一和別人看的結果不一樣怎么辦,所以還不如不看,人們或許已經忘記看書是一件私人的事情。
我是認真看過《老人與海》的,說這些不是想顯得自己有多么的與眾不同,其實很多人都看過,我只是想講一下我對這本書的看法。看書的最初目的,只是想了解另一個人的生活,或者可以說想要了解另一群人的生活。我想知道海明威的極簡主義寫作風格是如何運用在作品中的,我想知道像海明威這樣有著不尋常經歷的人加上他的文學素養會產生什么樣的火花,最重要的是我想通過這本書去了解海明威這個人,因為我一直堅信作家筆下的人物其實就是他自己,各種角色只不過是他人生的各個階段、心理的各個側面罷了。我還想知道這個老漁夫經歷了什么,他身上所承載的硬漢精神到底是什么樣的。我想知道在美國沿海漁夫聚居的地方會產生什么樣的風土人情,那是屬于另一片土地和另一群人的故事呀!于是我翻開了這本書,很高興,我把它看完了。
首先我想談談那個叫馬諾林的小男孩。對老人來說,這個孩子可能是妻子離開后他能夠擁有的一切。老人一個人住在海邊破舊的小屋中,沒有人說話,出海時只有不時躍起的飛魚、偶爾停駐船頭的海鳥、刺眼的陽光和夜幕中的月亮星星相伴。但是當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到岸后會有小孩的問候,出海時也會帶著小孩希望他可以捕到大魚的堅信和祝福。馬諾林是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老人曾經教過他捕魚的技術,告訴過他很多次那個關于非洲和獅子的充滿陽光的夢,告訴過他很多老人年輕時候的故事,他們是朋友,像兩個平等的靈魂。出于對老人的愛,馬諾林為老人做了很多,他是真心的愛著老人的,老人捕魚回來,只有馬諾林會給他送來食物,為他準備第二天的魚餌。還記得老人在海上與鯊魚奮斗幾天,然后拖著干凈的魚骨和疲憊的身軀在夜晚回到漁村的第二天早晨,馬諾林很早就端著咖啡來找老人,擔心咖啡涼了,而老人隨時都有可能醒來,馬諾林就一直在不斷的把咖啡加熱,靜靜地守候在熟睡的老人身邊,聽著老人平穩的呼吸聲,或許此時的他想著老人曾經講述過的星空和大海。馬諾林奔走在漁民間,告訴人們不要去打擾老人,圣地亞哥太累了。他從來沒有告訴老人他愛他,海明威在書里也沒有告訴過我們他愛他,但是,透過那一個個黝黑細密的文字,即使在寒夜,我們也可以想象那幅溫暖的畫面,透過那束柔光不正是愛嗎?
老人呢?人們都說他是英雄,他也確實是個英雄。人們說海明威想通過他塑造美國的“硬漢精神”,這一點我也承認,因為老人身上體現了太多的堅強和勇敢。但是,在我心目中,英雄也好,硬漢也罷,他們都不能用來概括我心中的圣地亞哥。圣地亞哥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的內心充滿勇敢的同時也閃爍著愛的光輝。在他堅持同鯊魚作戰,努力將那條比自己的船要大上兩倍的魚骨帶回海岸的途中,他不斷的為自己鼓勁加油,他不斷希望那個孩子可以在他身邊,他不斷地向圣母祈禱,以至于因為勞累饑餓以及戰爭的激烈無法祈禱的時候,他說等他回去會補上那些來不及禱告的經文。終于,圣地亞哥在夜晚,眾人沉睡時悄悄地回到了他的小漁村,他蜷縮在破木板床上,蓋著報紙,安靜地睡著了。他夢到了非洲草原,夢到了獅子,我猜他或許也夢到過亡妻,這一點,他可能沒有告訴過馬諾林。當他躺在馬諾林身邊,呼吸著海邊咸咸的空氣,成為自己心里的英雄時,屋外的人們看著那條魚骨不斷咋舌,他們這輩子也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魚骨,如果這是一條完整的魚,那該會有多大呢?他們思考著,離開了海邊,去了咖啡屋或者其他地方,繼續著自己的生活。而那條魚骨,成為海邊的垃圾,等待著漲潮,將它帶回屬于它的大洋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