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統一高考已經落下了帷幕。全國有1031萬考生走進考場,創下2010年以來的新高。
在熱議高考的同時,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語文考試,看了各地的作文題目后,大多數人會異口同聲地說:“作文真是太難了”。看了各地高考作文題目后,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基礎,想要拿分數真的有一定難度。
近幾年,隨著中高考語文改革動作頻繁,注重學生基礎教育階段語文素養的考查成為大勢所趨。隨著《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節目的熱播,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開始重新審視語文學習的價值,也在告訴我們“閱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所以,想要孩子學的好,考的好,一定要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多涉獵一些國學經典和中外名著。
閱讀到底有多重要?
隨著教育的改變,語文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語文學不好將嚴重影響其他學科,而學語文最重要的是培養閱讀能力,閱讀不好的孩子不僅語文拿不了高分,政治、歷史,甚至需要讀懂題意的數學、物理等理科成績也會受影響。史無前例的顛覆性教育改革,不只是語文,所有科目都將考驗閱讀水平。閱讀是一切學科的最重要基礎,如果你依然說自己的孩子沒時間讀書,等同于說要自己的孩子放棄所有學科。
“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時代儼然已成過去,而現在則是“得語文者得天下”。
對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只要在關鍵時候稍加點撥,他的分數就突飛猛進,最后考的分數甚至比一直看似勤奮的孩子更高,因為孩子的學習能力已經很強。
喜歡閱讀的孩子,詞匯量更豐富,擁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商也會更高。
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是用語言思維的動物,語言越清晰,思維就越清晰,而喜愛閱讀的人,在分析問題、陳述問題和學習知識的時候,往往比從不讀書的人快得多。
現在很多人不愛閱讀,走向工作崗位后更是減少了閱讀時間,這些都與他在中小學階段沒有培養閱讀興趣相關。因此,中小學語文不單單是看學生是否學會讀書,最重要一點是他是否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那么,不同年齡的孩子適合看些什么樣的書呢?
0—2歲
這個階段孩子理解能力還很弱,可以從聽覺、視覺、觸覺等方面入手。可以選擇布書、硬紙板書,并且圖書的畫面要色彩鮮艷、明快,配的話語、兒歌要簡單、押韻、有節奏,從而適合孩子聽、學、說。
3—6歲
是孩子語言飛速發展時期,孩子能理解口頭語和書面語,詞匯量也日漸豐富。這個時期的孩子經常纏著父母講故事,甚至能復述出來,孩子已經從閱讀中找到了樂趣。可以選擇繪本、美德故事擴展到科普類圖書,從短故事過渡到長故事,發展孩子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低年級
隨著孩子識字能力的增加,孩子可以自主閱讀。這個時期的孩子可以選擇有拼音的圖書,一來鞏固拼音學習,二來利用拼音幫助孩子閱讀、學習生字;也可以選擇經典兒童書籍,比如童話、寓言、十萬個為什么等,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同時,通過訂閱報刊、雜志等擴大孩子的閱讀量。
小學高年級以后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養成了閱讀習慣,如果沒有養成習慣,后面會比較難養成了,因為功課越來越緊,時間越來越少。這個時期父母一定要對書的內容進行把關,盡量挑選經典名著,鼓勵孩子用閱讀來認識世界。而為了擴充孩子閱讀,父母可以根據老師的意見,為孩子購買適當的書籍。
因此,孩子開始閱讀的越早,對于閱讀能力的培養越有益處。而家長閱讀習慣越好,對孩子的閱讀能力影響也越大。
如果家長既沒有重視孩子早期閱讀,自己也不愛讀書,孩子在家中空閑的時間消磨在電視、手機、電腦前,孩子的閱讀能力必定會受到影響。
如今,高考不僅是語文試卷增加了閱讀量,英語科目也增加了閱讀理解。這就要求孩子不能只停留在過去刷題,拼證書,而是想辦法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廣泛閱讀水平,在12年的基礎學習教育中,高質量、高效率地閱讀,尤其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掌握更為重要。
北京高考語文已經將《紅巖》、《邊城》、《老人與海》、《紅樓夢》、《吶喊》、《平凡的世界》6部名著納入必考范圍,教育部的明文規定:在義務教育階段閱讀《西游記》《水滸傳》,高中階段閱讀《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北京地區的高考甚至明確《紅樓夢》屬于高考必考范圍!旨在促進學生閱讀經典名著,提升閱讀經典能力,掌握閱讀經典的方法,更加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
閱讀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重在培養興趣,難在積累,貴在堅持,只要持之以恒,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