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穿旗袍留長發的大叔爆紅于網絡,廣西桂林人,50多歲。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這個老男人真是心理變態。但不要急著下結論。先讓我們看看他為什么喜歡穿女裝。
看了這個故事,深深地為這位大叔而感動。他哪里是什么心理變態,他純粹是大孝尊親啊!俗話說,百善孝為先。為了母親,他不畏世人眼光,放棄自己的幸福未來,勇敢地穿上女裝,穿上旗袍,走上街頭。他沒有固定收入,就是靠吹笛子賣唱為生。每天開著電動三輪帶著母親去看外面的風景,欣賞外面的世界。還不時地幫母親按摩,動作嫻熟,還周到地幫母親喂飯,這個兒子的確是像女兒般貼心呢!看看車上躺著的老母親,笑起來像一朵花兒,臉上洋溢的全是幸福。并且認定了自己的兒子就是女兒。看得出來,母子兩個的幸福是來自心底!有了愛的世界,就無懼一切艱難險阻!
一方面,我們深深地為這個兒子點贊,為他對母親的一片孝心而感動!但退一步想,為了哄母親開心而穿上女裝扮作女兒20年,也因此放棄了成立自己家庭的機會。如果母親沒有精神疾病或者在精神疾病發作的間隙,母親沒有看到孩子成家立業,沒能看到子孫滿堂。從心理上來說,這是不是母親想看到的呢?如果母親清醒了,她會不會有遺憾呢?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角色固化,也叫做角色定型。“角色定型”是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提出的概念,在家庭教育領域它形象地勾勒出父母對處于特定地位的子女的行為期待。從廣義上說,“角色定型”不僅僅存在于代際溝通中,人際交往也容易發生這種溝通誤區。
個人認為,這位大叔其實是被母親抑或是被自己角色固化了。她不僅是穿女裝,連一舉手一投足的行為舉止,甚至說話的語氣,神情都已經女性化了。好像連抽的香煙也是女士香煙。當然這些會更像已經死去的妹妹,母親能夠得到更大的心理安慰。但是從心理的角度,個人總感覺這樣對他的心理和性格發展會有一些不良的影響。不管怎么男扮女裝,但是從粗大的喉結以及面貌來看,都脫離不了男性的影子。只有當生理和心理合一的時候,對一個人的成長發展才是有利的。而如果人為的去割裂這種統一性,勢必會給人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
當然,無論如何,深深地為這位大叔的孝心而感動,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作為局外人,我們也深深地理解他的選擇,深深地尊重他的選擇。只是希望老母親能夠延年益壽,能快快樂樂地陪著兒子一直走下去!也希望大叔將來不管遇到什么,都能勇敢坦然地面對!衷心祝愿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