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一本書《斜杠青年:開啟你的多重身份》。書中介紹說,“斜杠青年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人生價值觀,它的核心不在于多重收入,也不在于多重身份,而在于多元化的人生。外在表現形式是多重收入與多重身份。它強調的是一種心態上的無邊界——人生沒有必須或者一定,人生有無限可能。”
它是一種主動尋求樂趣、讓自己更快樂的生活方式。你也可以稱它為無邊界人才、多元化人才。
斜杠青年在現代顯然是越來越多的。這種多元化人才已經或正在開啟自己的多元化身份。
之前讀李欣頻的書,她一直引導讀者可以開啟自己的多重身份,找到人生的不同版本。應對時局不斷變化、智能化代替人工、新時代的生活方式早已將舊時代拋之甚遠,在這種不斷變化的環境下,僅僅擁有一項技能,或者一份工作,已經無法保障安穩乃至富足的生活。當一個人的工作可以隨時被機器人所替代,當你所處的行業將變成夕陽行業或再也不需要人力……只有多元化、無邊界的人才才有可能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與變化。因為能奪走的只有可替代的人。只有成為不可替代的人,或者丟了一份工作還能另一份養活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順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于是有更多能力、多方位發展的人才必然應運而生。
正如李欣頻本人,不僅是廣告創意人、作家、演說家還是大學老師、主持人……她開啟了多元化的身份,任何一個能力都能讓她走得更深,還能相互促進。她的大腦裝滿知識,鼓勵無數人開啟不一樣的生活。她不僅可以自由地選擇工作,她還可以不斷地用她輸出的知識增加收入,讓自己生活得很好。更不用怕哪一天這個時代不再需要某方面的人才。因為全才、多元人才在這個時代才是無可替代的。
她說她去旅行,同行的會有不同行業的人,有建筑師、戲劇家等,然后跟他們交談,學會用他們的視角去看待一個城市。她學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貪婪地汲取著知識,最重要的是她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與自由。
也正因為她不斷地學習、積累,使她每個版本都十分出色,在業界才有一席之地。斜杠青年本身就是實力派的代表,他們并不是投機取巧也不是靠時間換金錢的基礎型人才。他們熱愛學習,不斷積累、沉淀,然后將這一切input變成output分享出去,實現雙贏,用能力為自己的生活增添光彩。
現代社會更受青睞的是這種斜杠青年。
正如做明星的,演而優則唱,許多藝人好多都已經不僅僅是三棲藝人,更有的做起編劇、導演,開個人工作室,還有同時做起投資、創業,建立自己的品牌,成為設計師等等。
還有現在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也不僅僅要求他對企業本身職能發展的一個掌握,他們必須適應社會,成為一個多元化人才。要有業務能力還要能勵志能出書,情商高還見多識廣,能談笑風生。帶動整個業界向良性發展。就連企業本身,也不可能僅僅單一發展一種產品,它不僅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調整自己的技術,還要把觸角伸向更適合現代或未來人類需要的方向,將目光放得長遠,就不僅僅是發展單一的技術或產品了。
多元化發展已然是時代的傾向。
然而寫這篇文章,更應該的是針對廣大普通群眾。那些可能對現在的工作還不夠滿意,可能工作穩定還想要更多的發展,有擅長或喜愛的領域,有某方面的天賦……那么一定要邁出這一步,去嘗試多元化的身份。很多人都認為,特別是老一輩,以前他們在體制里可以工作一輩子衣食無憂,但現代的競爭力已不同以往。即使是現在的體制也越來越嚴格要求,并不是你喝茶看報紙就可以安穩度日。也有人說一份工作都做不好,還有什么精力去做別的工作,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足夠。但多元化的人生并不是叫你去做兼職,目的也不僅僅是賺錢,而是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開啟無限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它強調的是一種心態上的無邊界——人生有無限可能。
突破內心的自我限制,那么我們就能為自己的人生打開無數扇窗。
我一直認為雖然一生只有一次,但有些人只是按著世俗的規則過一生,而有些人總能活出多樣的版本。我們看現在很多網絡紅人,他們可以出書也可以烹制香噴噴的面包做面包坊還可以旅游過幾十個國家;他們可以自主創業還可以做雜志主編并且到著名演講節目講授創業成功經驗;還有一些家庭主婦也可以同時是一位簽約作家、美食愛好者、慈善家。也有些人可以同時是一名律師還是個古董收藏家、可以是一位園藝師也可以是個烹飪達人、可以是一個詩人還可以是一個導演……
成為一名斜杠青年,意味著多元化的生活。活出無限可能的自己,是不是讓生活更加充實有趣呢,最重要的是當你主動地創造自己的人生,每天叫醒你的將不是鬧鐘而是你對生活的熱情。
正如書中所說,人這輩子,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當死亡來臨時,你突然發現自己從未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