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分媽媽的事情,來源于她生前病床上的口述。
01
我的爸媽都是土生土長的貧苦山里的農民,在上個世紀剛剛改革開放那會,爸爸貸款買了輛汽車跑運輸,于是全家人都搬到縣城里,爸爸在外面開車,媽媽在家照顧我們仨。
那時去小縣城做生意謀營生的人不多,所以一個突然出現的農民就很顯眼。
有一天,七八個街上的地痞流氓拿著電棍九節鞭闖到家里,圍住媽媽,說:“你家男人晚上回來后,讓他在家等著,我們晚上跟他聊聊。”
據說我們幾個,當時嚇得大哭。媽媽不知內心是否慌張害怕,但她表面若無其事的說:“行啊,沒問題。只是你們晚上過來的時候,記得把我表兄一起約過來。”于是有人問:“你表兄是哪個?”媽媽說:“宛平宛二狐。”然后那群人默默地走了,那天晚上沒來,當然那之后也不會再來家里騷擾了。
我問媽媽,那個宛二狐是誰?她說是當時街上那個黑道混混團伙的二當家。我再問,那個宛二狐到底是你什么親戚?媽媽說,我一個農村婦女,哪來的這么個親戚,只是以前聽別人說起,有這么一個人,臨時瞎扯來用的。
02
當時爸爸主要的運輸生意來源,是幫一些礦山老板運煤運石頭沙子之類的,而當時的世情是,大多這類老板都有黑道關系,所以最大的問題就是給他們運完東西后,他們不給運費,就手寫張欠條,不確定什么時候會給錢。
所以媽媽除了照顧我們三個小的之外,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去要帳。平時我們上學還沒感覺,特別到寒假,媽媽幾乎天天都不在家,因為天天都出去要帳。
不比現在專業的催收公司,各種話術,各種約束,各種手段。媽媽當時只拿著欠條,一趟趟的去別人家里。
早上去了,人家說一大早的去要帳不像話,中午去了人家不在家,晚上去了人家說這么晚了讓改天再去。有時去的時候人家正在打麻將,嫌媽媽那會要帳壞他心情,有時去的時候,人家倒是笑臉相待,端杯茶后,就出門再不回來了。還有的直接說不想給錢。總之就是各種賴賬不給。
媽媽當年倒真是膽大,就覺得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她覺著占理,所以沒必要怕黑道。
人家打麻將,她在旁邊不吵不鬧的等著打完。有些媽媽跑了幾趟之后,人家回回都說沒錢給的時候,媽媽也有直接把人家家里晾的臘魚臘肉棉花大米等過年物資拿過來抵債的。
遇到霸道老板,說什么我有錢但我就是不想給的時候,媽媽也有一怒之下,把人家告上法庭的。當時還是九十年代,打官司的人不多,所以縣級法院不想為了這么個小案件專門去下面開庭審理,所以一直拖著。
媽媽也有一氣之下,跑過去找庭長開噴,你們法院還說是主持正義的地方,我這么個小案子,你們卻拖這么久,我懷疑你們到底能不能辦成事。如果你們覺得辦不了,把我交的那50塊錢官司費退給我,我去街上找兩個混混,今天就能把錢要回來。
當時只惹得人家庭長直瞪她。但也終于幾天后法院專門派人下來開庭審理了,雖曲折但也順利收回欠款了。
媽媽那些年就憑這些韌性,才賴以讓爸爸的辛苦勞動不至于白勞。
03
九十年代到兩千年后的那些年,小縣城里的人很流行買幾塊地基,然后自己蓋房子,可以是單門獨院,也可以是臨街鋪面。
當時我們家也順潮流買了2間,價錢不低,說是未來很有開發價值,但是等了好幾年,那里依然荒涼不說,要命的是上面說那些地封了,不允許蓋房,什么時候解封不知道,那退錢我換個地方買總行吧,不行,交了的錢是不可能退的。
當時為這事,爸媽也沒少費神苦惱。一層層的找上去,土地局說這事是某個副縣長下的令,他們是聽令行事。所以他們沒辦法。
媽媽在家想了幾天,決定去找那個分管這塊的副縣長。
第一天,她去縣委大院找到門衛大爺,說:“請問曾縣長在哪個辦公室?”門衛大爺說:“他沒有固定的辦公室。你是他什么人?”媽媽說:“我是普通老百姓,想找他說情況。”然后接著問:“像我這么普通的人來找縣長,他會不會見上我?我就這么來找他行不行?”門衛大爺說:“誰會沒事找縣長的,找上門的肯定是有事,他肯定會見你。我跟你說,他每天早上7點半過來上班,你不用知道他在哪個辦公室,你明天早上就早點過來,在這個大門口守著他就行。”
然后媽媽興沖沖的回去了,也不知受誰指點,還找人打印了份情況說明,裝在信封里。第二天一大早興沖沖的跑到縣委門口蹲守。
果然在早上7點半時,她憑之前在電視里看過的印象,看到她想找的曾縣長下車了,趕緊跑上去說:“曾縣長你好。”結果人家看她一眼,沒理她,走到對面早餐店吃早餐去了。媽媽也趕緊跟上去,站在旁邊不說話。
然后又有一批人圍過來了,也是因為跟我家類似的事情找縣長解封土地禁令的。結果有個不太懂事的男的就一直在那嘰嘰喳喳,還說,“我家當初是曾縣長你批了條子可以蓋房子的,但那幫人說縣長算什么東西,氣死我了。”
媽媽這時看看縣長的反應,趕緊接了一句:“說這話的人也太大膽了吧,縣長算什么東西這種話也敢說出口。”于是那副縣長看了媽媽一眼,依然沒理他們這堆人。
吃完早餐后,問了媽媽一句:“你找我什么事?有書面材料沒有?”媽媽趕緊把信封遞給副縣長了。
剛剛說話的那個男的見機也趕緊把他準備的材料遞給副縣長,副縣長接過之后就扔地上了。
那個男的撿起來再遞過去,副縣長接過再扔了。然后把媽媽給的信封裝口袋里,對媽媽說,讓她第二天早上八點半去土地局局長的辦公室等著。
于是媽媽第三天又興沖沖的跑到土地局局長的辦公室,曾縣長準點的給土地局局長打電話,讓他開解除禁令的批復。
估計土地局局長以為媽媽是曾縣長的什么親戚,媽媽說這輩子在外面都沒受過這么熱情的招待,又是端茶,又是讓座,親切的很。
媽媽后面才打聽到,這個不能蓋房的禁令只是下面人的一個借口,人家分管縣長壓根就不知道這回事。
但也因此,那條街的兩邊地基的買主,也在我家蓋完房子之后,陸陸續續的開始過來蓋房,終成一條環城街,不再是荒涼的一片空地。
04
媽媽只是一個小學水平的農村婦女,以前并沒去過什么大地方,并沒有很好的見識。以上的幾件事,也只是她普通人生中的幾件普通小事。
但每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里,都映襯這她的堅韌,智慧,不服輸,愛求教。因為這些難能可貴的品格,才顯得她的故事,褪去普通,帶有傳奇性。
媽媽五十多歲的時候就離開了我們,上面幾件小事,都是媽媽二十幾歲時的經歷,這些事情,有那個年齡應該有的血氣方剛,更有那個年齡沒有的機智勇敢。也因此,媽媽的人生,才不會因為長度的限制而顯得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