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總是腦海中總是不時跳出小學時寫作文經常用的一句話,“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
這世上真的不是每個人都能被寫成一本傳記以供后來者憑吊的。但不管再平凡的人,他一生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愛你的人,你愛的人。對你好的人,你對他好的人。愛你但你不愛他的人,你愛他但他不愛你的人。你的各種各樣的朋友,形形色色,脾氣性格各不相同。
人生就像幾場戲拼成的。小的時候是童話和兒童劇,然后是青春劇,再然后就是生活肥皂劇了。所以說那些電視劇的剪輯是正確的,的確是生活肥皂劇劇集應該更長。
就算是傳記人物的兒童時期,也只能寫他有多調皮或者多么聰明。所以我就直接從我人生的轉折點——轉學開始說起吧。
你沒有聽錯,就是轉學,這已經對于我來說是大事了。。。。。
話說,呃,想當年,好吧。這開頭都太高端,太氣勢恢宏了。
就是我初三轉學。本來我從出生,到初二上完,一直生長在一個河畔小鎮上。小學的我是一個標準的三好學生。想當年本霸霸也是以全鎮第六名的成績小升初的。不過學壞三天,學好三年。初中開始我開始玩電腦,打網絡游戲。沉迷網絡,無法自拔,而且日漸肥胖。說到原因也是“時勢造英雄”。當時網絡剛剛普及,我們全班男生都玩一款網絡游戲,以至于彼此pk競爭激烈,每天討論的都是誰誰又爆出了什么牛掰的裝備,誰有學會了什么技能。那時候我們還是有早自習的時間,由于有些同學家住在鄉下,有些泥路,所以學校還是很貼心地規定如果下雨,可以自行判斷上不上早自習。對于這種模糊標準的規定,我們的自行判斷的標準自然也就極其模糊。因此當時一大盛況便是只要早上下了雨,必定能夠見到半個班的男生不約而同地出現在網吧,真真的絕對不是約好的?;叵肫饋懋敃r瘋狂到而晚自習前四十分鐘的吃飯時間不吃飯也要去上半個小時的網的地步。
于是乎,初三的時候我被轉學去了縣城借讀。
由于我幾乎可以算是三年初中只學了一年,所以一年之后成功地考上了我們縣的一所二流高中。八月中旬,上午我爸帶著我去報了到,下午便我自己一個人去看被分到的班級,找班主任。
先說一下我們學校的硬件設施。老式學校布局。學校正中間一條筆直的水泥路縱貫南北。水泥路東西分別是四棟坐北朝南的教學樓和兩棟東西相對的教學樓。而這其中,更是有兩棟是兩層的老式紅磚小樓。紅色的磚體裸露在外,兩開的木質窗戶,因此格外顯示出它們的歷史感。我以學校領導的人格保證,這絕不是復古,而是真的它是有年頭了。
再說操場,水泥地外圍一圈煤渣泥土石子跑道。剩下的便是東南區域一大片有我們教學區那么大的上世紀80年代的學校家屬區。紅磚青瓦,寬窄小巷,縱橫交錯,交相輝映,一派根正苗紅的景色。
OK,描述完畢。
于是我整個高中都無比懷念我小鎮初中的那個大草坪,和這個操場一比,那草坪簡直已經可以用宏偉來形容了。
我靜靜地靠在墻上看著梧桐樹下一排公告欄前站著一排有一排的尋找自己班級的新生。等著他們稍稍散去再準備上前。
這八月中旬的天氣,午后的陽光寶刀未老,再者我實在是一個忒不禁熱的人,因此頭上也不住地冒著汗珠。
一陣沙沙聲,梧桐樹搖晃著漏下來的陽光,陣陣清涼滲透進毛孔。我又仔細感受了一下這學校,路兩旁種著一排排梧桐樹,枝繁葉茂,根深干壯,一看便是幾十年的老樹了。竟讓這簡陋的校園多了幾份說不出的韻味。
這青春的心總是有些青澀的,而這青澀呢,如果再多一點點偽文藝于是便容易變得有那么一點點酸腐。
現在現實一點來看,至少軍訓時有樹蔭總好過整日在太陽底下曬油的好吧。
公告欄前的人終于少了一些,我扔掉手里已經能攥出水來的紙巾,湊到前面。這密密麻麻的十幾張紙,我開始一個個地找。我是最不愿耽誤后面的人的,一群人在等你,你站在人群中顯得無比的尷尬。當我找到第三張的時候,旁邊突然傳來一道柔和的女聲,“柳睿?真的是你??!不用找了,我們一個班,跟我走吧?!?/p>
我抬頭一看,是一張熟悉而又陌生的臉。
陌生,是因為在這日新月異的世界里我們已經許久沒有過接觸。
熟悉,是因為她還是那么地漂亮,一頭直順的長發,大大的的而一笑又會瞇起來的眼睛,這午后的陽光穿過樹葉又落在她的發梢,襯著那笑,幾年不見竟還是有些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