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有六個層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
1.第一種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他罵了我,我沒罵他,他打了我,我沒有打他,他批評我向上級匯報我,我不打擊報復(fù),這樣不報復(fù)就叫‘力忍’。
2.第二步就是‘忘忍’,凡事我就把他忘了,這就高了一步。度量很大,宰相肚里好撐船,你對于我如何,我從不計較,于是就把這個事給忘了。
3.第三步叫‘反忍’,雖然人家對我無理橫加種種事情,我回頭想問題可能出在自己身上,行有不得,反求諸已,一定是自己智慧不夠,德行不夠,或福報不夠才受此責(zé)難。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是叫‘反忍’。
4.第四種就是‘觀忍’,這個來侮辱我的、我受的侮辱以及被辱 之我,都是因緣所生,緣來則生,緣去則滅,都如同肥皂泡,都是要破滅的。這就叫“三輪體空”。
5.第五種是‘喜忍’。碰見種種無理橫加的事,別人忍受不了,我卻很歡喜。沒有這個對境怎么能鍛煉我的忍辱功夫呢!怎么讓我快些成就呢?如此一想,歡喜有這么個機會磨練自己,反過來感恩提供這個機會給自己的人,把他們看成是菩薩,忍辱功夫就一步一步高上去了。
6.第六步就是慈忍。對我的種種無理橫加,也許對方并不知道他們在做什么,他們只是情緒驅(qū)使,是對方業(yè)障較重所致,自己不但不生氣,還要憐憫他,要想辦法度化他。這就沒有對立了,自度了還要度他。這就是菩薩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