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哈德與葛篤德》是瑞士著名民主主義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編寫的一部教育名著。這部名著以小說形式記述了有抱負的縣長亞爾納、少尉格呂菲等人與以葛篤德為代表的開明少婦為了實施改革坡那鎮貧苦人民生活狀況以及農村教育計劃出謀劃策、盡心盡力的故事,其中充分體現了作者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傾向與理想。
《林哈德與葛篤德》分為上下兩卷,共四部,內容涉及面非常廣,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教育、道德以及宗教等等。自然地,作者裴斯泰洛奇的主要教育思想都在里面有了充分的體現。而最明顯突出的要數他家庭教育和道德教育。佩斯泰洛奇認為家庭教育作為整個教育的第一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母親在兒童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道德的萌芽在母親與孩子的關系中;父母最了解孩子,因此對孩子個性的發展在家庭中最容易做的到;家庭教育也是學校教育的基礎,等等。對佩斯泰洛奇的這些觀點,我非常的贊同,我自己對家庭教育很感興趣就談談我的想法吧。
且先不說這本書,看看目前書店里育兒方面的書籍好像是越來越多了,似乎隨著人均受教育水平的增高,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婦開始注重孩子的教育,而關于這方面的書籍更是層出不窮。百度搜索你能看到各種書籍:《育兒百科》、《三歲決定孩子的一生》、《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好父母決定孩子的一生》、《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等等等等,綜合市面上的這些書籍所表現出來的特點是:1、這些書針對的對象越來越低齡化了,或許是一些教育理論對兒童學前階段的發展重要性的過分強調,使得父母覺得家庭教育是萬能的,是可以對對孩子的未來產生重大改變和影響的。2、教育的目的仍然是很功利又很空洞的,這點從那些育兒書的宣傳語中就能感受的到。類似“21天改變孩子,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這樣的極具誘惑和煽動的話語,會讓父母失去培養孩子的耐心而急于看到一個結果。3、這些家庭教育的理念過于強調技巧,而忽視了父母和孩子之間情感的溝通。
有一個時期校園里很盛行一個叫“讓世界充滿愛”的講座,主題是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愛,據稱是把所有人都聽哭了。我覺得這種講座不值得宣揚,講座里對父母如何含辛茹苦的哺育我們、而我們如何不懂事舉了眾多例子。這種通過愧疚感而產生的對父母的愛本身就是畸形的、不正常的。但很可惜的是,中國的父母卻很享受這種愛,我們常常可以聽到父母說:“媽媽一切都是為了你”、“爸媽為你犧牲了這么多,你不好好學對得起我們嗎?”而這種情況下的孩子要么會特別聽話努力對得起父母,但是心里卻會有很大的壓力,害怕辜負父母的期望;要么會很反感,覺得父母之所以對我好,是為了自己有面子,為了自己的虛榮心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事,是父母教會孩子如何去愛。這里的愛,不是溺愛,而是寬容、鼓勵的愛,是親子之間幸福的愛,是耐心誠摯的愛。而學會愛的條件是在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中,孩子能夠確定被父母全心全意的愛著的環境下。這種愛應該是單純的,應該是簡單的,平靜而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