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街上,偶爾能聽到商店大清倉,然后出現各種好玩的廣播語。
比如:老板娘跟著別人跑了,老板清倉大甩賣籌集路費去追老板娘。
走過山,跨過河,穿著我家衣服去世博。
阿迪好,耐克棒,我家衣服比它靚。
不后悔,看到位,我家衣服誰都配。
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我家衣服全在甩貨。
29元不算多,去不了香港去不了新加坡
29元不算貴,不用回去開個家庭會。
29元不算多,買不了房買不了車,旅游也到不了莫斯科。
隨便挑隨便選,三年五年用不壞,還可以傳給下一代。
那天晃進一條小巷,聽到一甩賣語:前后忘了,只記得有兩句是:奮斗的路上我們不拼爹,追求的路上我們不停歇。我想了想,每句話給它加了個后綴:奮斗的路上我們不拼爹~沒爹可拼;追求的路上我們不停歇~不敢停歇。
話說拼爹,一般定義的就是官二代富二代。暫且按照這個定義我們來算算概率:舉個例子,一個市最多一個市長,一個縣最多一個縣長,一個村最多一個村長。再往下高級干部也用手指數得清。來說說企業,上億資產的要數清也并不難。
所以說拼爹永遠是很小一部分人圈子里的事。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處于平凡家庭,處于中產階級,或者徘徊在中產階級周圍。
像畢業就能買房買車的,小城市或許容易些,但是到大城市,往往是父母搭上了大半輩子的積蓄,而且每月還背著房貸。我們周邊不缺富人但是平凡家庭永遠占主流。
看著報紙新聞的炫富拼爹,很多人就開始不淡定,不去算算富人占總人數比例,不去自己好好努力,反而怪爸媽沒本事。聽著別人講故事說女孩嫌男孩窮而分手,大罵女人現實。好吧,太現實確實不夠情分,可是你有沒有去想想為什么那么多窮人還照樣娶到了老婆,此時想想現實去了哪里?究其原因:分手更多的是要不不合適要不就是你壓根配不上人家,你給不了女孩經濟上的安穩,連精神上也無法共振,那女孩憑什么留下,說人家現實或許更多的是掩蓋你窮又不愿意踏實工作、努力奮斗的這份尷尬。
說回拼爹這回事,當我們大部分人都處于相差并不大的水平,那么怎么拼爹,曾看過一篇文章,很贊同,粘貼如下,供大家參閱。
“ 拼爹不公平?什么是拼爹?其實真正好的教育就是拼爹,拼的就是父母的觀念,拼的是自身成長中,自己努力成長所獲得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世方式。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就像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它沒有聲響,它只是讓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后,任由改變自然發生。
前行者如何,跟從者也會如何。
長者如何,晚輩也會如何。
這就是拼爹了。
有一個總結非常棒,它是這么說的:其實,除了硬實力(資源)的分配不均,更關鍵的,是軟實力(觀念)的高低不一。
有的父母傳遞給下一代的,多是自由、野心、從容、自律與不屈不撓。
有的父母遺傳給下一代的,多是自卑、短視、暴戾、散漫與輕易放棄。
稟持不同觀念的人,自然擁有不同的視野,匹配不同的行動,支付不同的代價,導致不同的結局。
父母是開明的,就會給孩子尊重和自由。
不強迫,不設置,接納生命的可能,讓孩子的最大壓力,僅僅來自他自己,發現他的優點,欣賞他的特質,運用成人的思維與資源,幫助他放大……那么,他就比同齡的孩子,贏了一大截。
這樣的父母所生育的孩子,縱然不成功,也必然成器。縱然不成才,也必然成人。縱然不成名,也必然成就一番自己的人生氣候。”
親愛的,我們要拼的不是爹,而是爸媽對于孩子的教育,以及我們自己有一顆不論在怎樣的境況下,都愿意積極仰望、努力攀爬向上、成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