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別了,北上廣》這本書通篇讀下來,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自視甚高卻又郁郁不得志的大齡、中年博士艱難的求職之路。文章開頭寫的很現實,絕大多數大齡博士都是因為工作、生活境遇不理想,指望通過讀博改善目前的狀況。作者自己學歷不夠、年齡大等諸多劣勢是造成求職不順利的最大原因,而妻子的工作始終不能解決也是因為自身學歷不足造成的。所以總的來說我覺得這本書是用來警醒他人的一本反面教材。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淺顯的想法和感悟。
? ? ? 關于第一學歷
? ? ? 第一學歷非常重要,在今后的一些求學、求職中可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不可改變的,但是它造成的影響確實深遠又長久的,可以說是背負一生的烙印。既可以是你通關的敲門磚,又可能是絆腳石。就像我們系統有一次省政法委選調干部,就要求第一學歷必須是211類大學全日制本科畢業。所以大學選擇很重要,如果可以盡量選擇211、985類大學。可以說,職業競爭從高考分數、學校選擇就開始了。
? ? ? 關于部分學校工作人員滿身官僚作風
? ? ? 這可能是機關人員的通病。書中寫作者在求職過程中受到機關工作人員的輕視慢待,我也是感同身受,我在畢業后回校調取檔案的經過就極其不愉快。
? ? ? ?2011年6月底,單位要求應屆畢業生審查需要報到證,而我因為報考錯過了學校的領證時間,只能再回學校取單位發的調檔函,自己去就業中心辦報到證。那時候同學們都畢業離校了,我打電話聯系到輔導員,他說因為崗位調整工作交接給了一個姓田的參謀。我在學校東奔西跑好不容易找到他,他卻隨意答復我說找不到了。輔導員明確說交到他手上了,而且是關系到別人工作這樣重大的事,他卻是懶得找,敷衍了事。后來我還是托關系找到了校領導,他才找了打電話叫我去取。可見其勢利冷漠,實在涼薄。
? ? ? ?我拿著調檔函馬不停蹄的趕到學校老校區開證明,辦事那人本來態度挺好,挺順利的就給我開證明了。但我因為有個問題不清楚正要細問,他正好接個電話,我就等在一邊聽他客氣的回話,可能他覺得自己語氣太過卑躬屈膝,就呵斥我怎么還不走。我也覺得聽別人講電話不好,就先去門外等到他打完電話再進去問清楚。當時出了校門我就想,以后再也不要和這里有任何交集了。后來我也確實再沒有回到過母校,畢竟它留給我最后的記憶實在太難堪了。
? ? ? 關于求職目標
? ? ? 很多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由于目標地不明確,全國撒網,這就造成巨大的經濟和精力的浪費,成本過高。所以大學期間出去旅游也是有好處的,多出去走走看看,做到心中有數。如果喜歡哪些城市就深度了解當地的情況,這樣求職時就能目標明確,重點考察目標城市的就業機會,免得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既耽誤時間又浪費機會。
? ? ? 關于就業形勢和自我定位
? ? ? 作者可能在軍校內部工作時間太久,與社會脫節,固步自封,也因為如此才會對一些諸如就業形勢、自身定位和求職目標等本該早做準備的事情,卻花費寶貴的一年時間才有所體悟。現在很多優秀學生們的教育背景,不僅有211、985的本科學歷,還有海外碩士、博士經歷。在這樣的形勢下可見大家競爭有多激烈。所以,還用十幾年前的老眼光看問題,想著區區一個博士學位就能解決全家生存問題,作者真是太天真。
? ? ? ?文章通篇充斥著對現行人事體制的不滿,說什么將國民分為三六九等,整個一個大齡憤青。作為一個已過不惑之年,還有過20年工作經歷的中年男性,對現行體制政策的了解如此淺薄,實在讓我深感意外。
? ? ? ? 文中有一個故事,一對夫妻男方是國企的高級工程師,女方是政府機關清潔工,倆人退休后丈夫的收入不及妻子的一半。他所說這樣的極端例子極不恰當,而且顯示出作者對政府機關完全不了解,因為這根本是不可能的。難道他以為政府機關里的清潔工還是干部身份、工資由國家財政撥款不成?難道國家政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舉辦公務員招考,就是為了把大學生招進來當清潔工不成?社會新聞里出現的高學歷人才爭相競爭環衛工之所以會成為熱點,還是因為稀奇少見唄。
? ? ? ? 倘若像他說的所有人身份待遇一樣,那對于一些寒窗苦讀多年,又為備考公務員考試殫精竭慮、甚至付出整個家庭的資源、精力的同學又何嘗公平呢?求職拼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學歷、能力和素質,某個好工作甚至是整個家族費盡心思、人脈和資源才得來的。這些可能是別人家累積三代才獲得的機遇,你就想憑著多讀幾年書、多寫幾篇論文和博士學位就拼得過,未免太過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