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看了一個TED的演講,主題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新解”。塞翁失馬我們都知道了,告訴我們壞事有的時候也有可能變為好事,當然了好事也有可能變成壞事。這樣的解釋像背九九乘法表一樣,植入了我們的大腦中了。
但是在TED演講的這位寶媽,又賦予了這個故事不同的意義。
這位寶媽在生命中的小天使來到這個世界前,是很相信“Good or bad ,hard to say”,這句話的。但是在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時,本來是很溫馨的時刻,醫生卻告訴她說,她的寶寶因為染色體缺失而成為一個不正常的孩子。她當時就有點崩潰,說什么塞翁失馬,寶寶有先天生理缺陷可以變成好事嗎?
雖然被現實狠狠抽了一巴掌,但是這位寶媽還是很堅強的,一直沒有放棄對寶寶的康復治療。經過三位治療醫師的康復訓練后,寶媽發現她的寶寶并沒有變成她期待的好。后來,她遇到了第四位治療醫師,這位醫師的做法與前幾位不同。他并不是期待把寶寶變得像正常孩子那樣好,而是尊重這個生命應該有她自己的生長方式,幫助寶寶按照她特有的方式成長。最終在醫生的幫助下,寶寶可以以她特有的方式與這個社會進行互動。
你看,我們平時對好的定義,就是當你不如周圍的人時,他們的標準就是好。這樣看問題的方式,是幾萬年來刻畫在我們基因中的。在一般簡單的生活場景中,這個維度的理解基本沒什么問題。但是,當場景變得復雜,我們看問題的方式就會被局限,這時就需要另外一種定義這個標準的定義方式。
說到這里,我們再來看一下從去年以來就紅得發紫的人工智能。
對于AI興起,業界也是褒貶不一的,就連馬斯克和霍金這樣的大牛都站出來宣傳人工智能威脅論。那么人工智能真的有可能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安全嗎?講句心里話,不好說。你說原子彈的發明對人類到底災難還是福音,很難說。站在具體的某一個事件來看,廣島和長崎的災難足以說明,原子彈是個災難性的發明。但是站在二戰的總體損失和近幾十年來世界的整體和平的大局來看,原子彈為二戰的結束和世界的和平是作出貢獻的。
AI也是一樣,網絡上有一個短視頻,說恐怖分子使用AI技術控制無人機對某一個人進行精確射殺,看完之后確實是后背發涼的感覺。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又可以實實在在地感受到AI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你看,對于同樣一個技術,我們從不同的維度去看待又看到了截然相反的現象。
從這里我們可以總結出什么有價值的東西呢?我認為我們可以借鑒的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應該以一個開放的心態去面對一些新思想和新技術。不管被別人說成對的,還是錯的,多種思想在我大腦中共存,但是我又可以按照我自己的意愿在行事,這才是我們應該有的學習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