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然對兩歲的小孩發(fā)火了,特別不應該。女兒晚上不肯睡覺,在床上翻來覆去,中途起床拿這拿那,我睡在她旁邊希望她快點睡著,然后我可以將昨晚的書看完,但是她一直折騰到十一點多。早上急著去上早教,早餐不好好吃,麥片煮了說要吃面條,面條煮了又說不要吃。我的耐心好像突然間被消磨掉了,洪荒的情緒需要一個出口,對她大聲吼了起來。
我承認這些天特別的煩躁,照顧孩子吃喝拉撒睡實在耗費太多時間,我顧不上看書寫文,我除了孩子就是孩子,我沒時間提升自己。那一刻我甚至想到我不應該辭職在家全職帶小孩,我不應該放棄自我成長,甚至想到我不應該有小孩。我抱怨老公工作太忙回家太晚,我埋怨公婆不幫忙……然后自己賭氣了一整天甚至差點打個電話找老公吵架發(fā)泄。
送完女兒上早教,自己一個人在陽光下走著,好像突然清醒了。我因為煩躁開始抱怨賭氣,這樣的結果是自己不快樂,如果繼而找老公生氣爭吵,這樣的結果是影響家庭和睦。我需要的不是抱怨不是生氣,需要的僅是安靜下來好好調整。其實這樣的日子我已經(jīng)過了兩年,陪伴女兒成長的過程自己是快樂的,也是自己主動選擇的。只是女兒terrible 2,自我意識強了,麻煩事情多了,我需要的是及時調整自己的時間以及改變引導女兒的方法。
其實我們習慣了煩躁的時候或者抱怨或者生氣。殊不知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應該是馬上意識到自己有情緒,停下來想一想究竟哪里不對了,哪里需要調整。或許是身體累了,睡眠不足了,這時候需要的僅是馬上停下工作,休息一下。或許是最近營養(yǎng)不夠,氣血不足了,這時候需要的僅是一杯紅棗茶。
除了生理疲憊很多時候煩躁是因為心累了。可能最近自己一直活在高壓下,日程表安排的滿滿的。然后突然某天就覺得疲憊煩躁排山倒海。此刻需要的是及時意識到,然后嘗試著放松自己,或者給自己安排場電影或者去個短途的旅游,暫時放空自己。
有時候每天忙得像個陀螺,身體很累,也要反思一下我的生活是否安排得足夠合理,作息時間能否再做些調整。比如回顧自己一天的時間究竟用在了哪里,碎片時間是否可以利用起來,時間怎樣利用才能更合理。又如陪孩子睡覺的時候自己也休息,明天早點起床做自己的事情。還有自己的工作效率是否還有提升的空間,是否要學習些技能讓自己更好的利用時間,比如番茄工作法,時間管理。
事實上,這些緩解煩躁的方式每個人都知道,關鍵很多時候卻沒有及時意識到自己有情緒,馬上停下來,阻止情緒惡化。卻心生抱怨,怨天尤人,或者對著重要的人發(fā)脾氣,那人或者是老公,孩子,客戶,同事,老板,甚至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煩躁其實每個人都會有,最重要的是能否及時感知自己的情緒,然后接納它,不讓它蔓延擴散。
心理學認為情緒其實并沒有好壞之分。就如煩躁,也可能是有益的,它也能給我們帶來動力,讓我們及時發(fā)現(xiàn)究竟哪里出現(xiàn)了問題,哪里需要調整。在自己有情緒的時候,懂得靜下來,接納自己的情緒,想辦法做出調整。這樣,煩躁也可能成為資源,而不是只對能量消耗。
煩躁的時候,需要做的是馬上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