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翁翁
離一萬個贊還差45個。日中則昃,月盈則食,今天是個好日子,著急做總結,先把文章寫好了。
我在網上寫作,原因有多種。其一,許多紙質媒體仍然堅持著幾十年前的投稿方式,通過郵寄稿件的方式收稿。而道邊的郵筒越來越難覓其蹤,郵政企業不再依賴郵筒收信,投稿就要專門跑到郵局去辦理,過程麻煩又費時。審稿時間又超長,一般的要等三個月才知道結果,這很煎熬。其二,編輯們集體意識覺醒,意識到版面資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他們充分利用版面資源,挖掘其可利用價值,以至于可以照顧到內部人士、關系人士及其他擁有可交換資源的人士。最近又發展出付費發稿的商業模式,這幾乎是把作者的顏面按在地上摩擦。作者可以接受很少的稿費,甚至沒有稿費,但對于不僅沒有稿費還要自掏腰包發文章的現實還是很難接受。因此一個新生的作者既沒有可交換的資源,又沒有打通編輯的渠道,還沒有離奇的經歷故事,其可作為的空間就被大大地壓縮了。
我主要在簡書上寫作,盡管簡書系統也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相較于其他寫作平臺算是矮子里拔將軍。大概是在2018年9月注冊的簡書賬號,我沒有記憶,簡書也沒有幫我記住確切的日期,到處查都查詢不到,只好拿第一篇貼文的時間當成賬號的生日。這就好比有些粗心的家長,記不住孩子的生日,等孩子要上學或者要報戶口了,著急起來。絞盡腦汁也想不起來確切的生日,于是就便找到一個時間上的參照物,把一個最有可能的日期報上去了事。至于那是不是第一篇,我也不確定。原因在于當初貼的時候心情很糾結,一怕文章不好,遭遇網絡噴子嘲笑;二怕文章被盜版,貼的哪哪都是,也很煩人;其三,在貼網文和投紙媒之間猶豫不決。所以有時候貼一段時間以后又從網上刪除,之后按捺不住沖動又貼一篇,所以哪個是第一篇已然無考。
賬號注冊以后,很長時間處在散漫的狀態。有時候心血來潮,想起來貼一篇文章,大多數時間忘記了它的存在。通過文章結識了最初的一批讀者和作者,大家也都是處在散漫的狀態,不當真,不付諸過多的精力,有一搭無一搭地維系著賬號的存在。那些關注者來了又走,已經走散得差不多了。今年突然感覺應該好好經營一下賬號,以幫助我更好地在寫作的路上走下去。因此,自年初開始在上面付出的精力格外多。我貼文的頻率已經達到了我當前的極限,相較于其他作者不及其九牛之一毛,相較于那些堅持日更的人更是自愧不如。即便如此,我仍然獲得了許多文友的善意反饋。我們通過文章溝通,通過評論交流,通過簡信交友,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寫作氛圍,對此我對文友們心懷感激。
閱讀網文是個巨大的挑戰。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瀏覽完文友們的更文,還要應付平臺設置的驗證屏障,很不容易。這個過程很辛苦,但也鍛煉了我的組詞和識圖能力,快速閱讀使我養成了走馬觀碑,一目十行的本領。
貼文過程充滿艱辛。有時候辛苦弄好版面,一提交馬上就觸發了敏感詞匯,文章瞬間被鎖,心情從谷峰被打落到谷底。于是不得不提交申訴,很屈辱,也很無奈。明明是個普通人,明明沒有害人的心腸,明明做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卻落得一個嫌疑。這就像去超市購物,出來被無端搜身。有時候也因為不能自由表達,為這個受限的境況很感氣憤。現實如此,不得不低頭,老實說其他平臺我也試過,比這里更過分的大有存在。
因此貼文時就要考慮文章中的用詞,誰也不知道平臺到底設置了哪些敏感詞匯,只能瞎子摸象,盲猜盲改,心里十分忐忑。對于被鎖過的文章,即便之后發現了更好的表達,也是不敢修改的,因為即便只改動一個標點,文章仍然會再次被鎖,于是申訴的流程就要再走一遍。有些文章被鎖,申訴不過的,只能放棄。文章上被標注了紅色的警告,不了解內情的人,粗看一定會覺得我是個不安定分子,可實際上,我連踩死一只螞蟻都要內疚好幾天。
文章被盜也很讓人苦惱。把情況反饋給后臺人員,得到的回復是,如果是平臺內的他們可以處理,對于其他網站侵權,他們無法處理。因此,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沒什么辦法。
一萬個贊對我是一種鼓勵,對于改善懶癌有一定的療效。這一萬個贊中,有點贊網文換來的回贊,有我的真誠換回來的文友的同情成分,也有志同道合的文友的鼓勵,當然也可能有讀者的真誠反饋。
總之借用一句俗套話,一萬個贊是鼓舞也是鞭策,是終點也是新的起點。
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