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關鍵詞,表達
最近孩子們都在家,每天你們和孩子對話最多的內容是什么?你作業做了嗎,網課上了嗎,字練了嗎?不要玩手機,傷眼睛等,大家可以補充還有什么嗎?
家里是硝煙四起還是和諧歡樂,取決于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模式,
最近很多家長咨詢,說孩子不愛溝通,不愛和家長說話,有時候不是孩子不說,是說了一次又一次不被重視就放棄了。
孩子的世界是由大人們支撐起來的,在他們還不能自立的時候,很多事情他們都要受到大人的控制,比如他該吃什么,什么時候可以吃東西,什么時候該睡覺,什么時候可以看電視,可事實上他們非常想吃一塊餅干,可是媽媽卻告訴他這樣不行,于是他就會感到受到很大的挫折感,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對小孩子來說,他們每天都要經歷無數次的被安排以及被拒絕,想想他們每天都要面對多少的挫折和失望了,挫折往往會讓孩子產生不良的情緒。
隨著逐漸長大,孩子開始不愿意說了,大部分孩子不愿意說的原因是,我說了也米有用,父母根本不會聽,說了他們也不會改。孩子是不說了,可是壓抑的情緒,壓抑的感受到哪里去了。
一位18歲的女孩,突然哭著說不去學校了,家里人很著急,于是找到我,大家腦海里一定會浮現各種原因,是不是和男朋友鬧別扭,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好的事,都沒有,只是人際關系讓這個女孩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壓抑的情緒不知道如何處理,選擇不去學校以此來回避。一位14歲的男孩,我的父母讓我非常非常生氣,可是為什么生氣,生氣的感受是什么,說不出來,就是很生氣,于是,幫助他梳理感受,生氣的時候憤怒嗎,生氣的時候委屈嗎,男孩點頭,走的時候男孩說,說出來舒服多了。
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更不知道向誰表達,于是他們便本能地采取極端的方法,比如說哭鬧,搞破壞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緒。孩子產生焦慮情緒的時候,如果找不到排解的方法,便會導致焦慮的情緒產生。
我們會發現成人很多都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我心情不好。內心是什么感受,是憤怒是悲傷還是委屈,傷心。”一個人只有明白自己的感受,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明白。
很多時候孩子不能順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不代表他們沒有想法,孩子不像大人一樣善于深藏心事。他們會以別的方式來宣泄,如無端的發脾氣,無理取鬧,故意做一些不對的事……,凡此種種,都是他們表達自己想法的方式,如任其發展孩子就有可能成為一個粗野,不講理,暴戾的人。親子關系也會漸行漸遠,彼此都在關系里面焦慮著急,卻做不了任何事,
不要讓這樣的不良情緒被壓抑住了,而是要想辦法讓孩子把不好的情緒傾訴出來。
讓孩子學會傾訴,我們常常會發現,當孩子自己遇到不如意的時候,動不動就哭,用哭來傳達自己的不滿,而不是傾訴。
當然傾訴的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由環境和氣氛來培養,因為大家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與制約,不輕易以真面目示人,更不習慣向別人吐露心聲,對于下一代的教育,教育父母也不會注意去培養孩子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大部分家長孩子摔倒時第一反應是說,不要哭,結果孩子越哭越生氣,最后導致孩子真的不哭了,但是她學會了忽略別人的感受。這時候應該問問孩子的感受,是不是摔疼了,很痛吧,來媽媽看一下,或者問問孩子媽媽能為你做點什么嗎?
通過這樣的方式,是在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