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深淵是救贖
愛是光,洗滌一切黑暗
愛是藥,治愈一切傷痛
和風吹散你的憤怒
細雨沖刷你的悲哀
你是天邊的彩虹
暴雨過后
是希望的源泉
恨的根源是愛
絕望中衍生希望
希望是人生前行的光
上一周,江歌的事鬧得沸沸揚揚,我選擇沉默,不發表任何個人觀點。
到這并不意味著,我同意任何觀點。
我一直認為,人是多元無解的個體,其復雜程度甚至于自我都無法解讀。
我不想評判是與非,對與錯。
單單對于各公眾號的“討伐”,說一下自己的觀點。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光輝正義的形象,當有人用手電照亮一下,便奮勇而出。
其實照映出來的只是一面,更多的,是被拉長、闊寬的虛影。
而我們,卻把虛影當做“正義”,讓真正的“光”蒙塵。
[虛影]顧名思義,是一個虛幻的影子。
那么,是誰的影子?
我的理解是,引導輿論人的影子。
影子越外擴,光暈越模糊。
這也是為什么,傳播越光,思想和語言越多元,也越多變。
而真正的智者,會堪破一切虛幻,目視真正的光。
公眾號的目的在于推廣,基于某些營銷性質的把戲,需要將話題“炒熱”。
煽動情緒、引起讀者共鳴,將一些道貌岸然的語言利用網絡傳播出去。
話題越熱,收益越高,關注度以及流量也就越多。
我想說的是,如果單憑只言片語就判定一個人“該下地獄”,那我們的世界是悲哀的。
我不是為了劉鑫辯解。
一個人的觀點被質疑,未必就是支持另一個觀點。
這是兩碼事。
但,往往很多人慣性的混為一談。
你對我提出的觀點有疑慮,那么你就是我的敵人。
這是我最反感的認知。
看事物的角度,并不是非黑即白,中間也有灰。
關于江歌劉鑫事件,我不發表任何看法。
但對于發表看法的本身,我有自己的看法。
簡而言之,我希望所有人能夠客觀的看待這個事件。
而不是一言概論而定罪。
只要沒有泯滅人性都有救贖的機會。
我們何必要占領道德高地進行“公平審判”?
人性是復雜的。
當一個人處于極度悲傷的情緒中,是很難理智的,看待問題的。
人性是脆弱的。
當一個人迫于一個角落中,而無法發出自己的聲音,是很容易絕望的。
切莫一葉障目。
對于人性的理解,我推薦參考英劇《唐頓莊園》。
其中,最值得商榷的,是托馬斯。
作為一個同性戀者,即使是現在都難以被人接受,更何況是20世紀初期。
出場以來,他不被任何人接納和喜歡,除了奧布瑞恩。
在別人眼中的一丘之貉。
盡管二人最后反目,以至于水火不容。
托馬斯陷害他不喜歡的人,設計好人,無所不用其極。
但是他對于喜歡的人卻極為容忍。
哪怕對方如何對他厭惡和憎恨,他都默默承受且無怨無悔。
他做了很多壞事,壞到令人不齒。
但是三小姐死了他哭泣、難過、惋惜。
因為,三小姐是為數不多對他的好的人之一。
盡管三小姐對所有人都好。
不得不離開唐頓莊園,他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沖擊。
個人情感和情緒矛盾迸發。
雖然他對這里的大多數人都是無情和冷漠。
但,這也是他唯一產生感情羈絆的地方。
出于對未來的絕望。
他選擇了結自己。
私以為,這是將壞人和好人塑造的最豐滿的一部劇。
“光明源于黑暗,黑暗涌現光明”
不是所有的事都非黑即白。
愿你審視自己的情緒,不要被他人過激的言語左右。
如果不能理解一個人的行為。
試著設想自己在他(她)的位置,所應該如何面對。
并且,不要忘記,他(她)的成長環境以及教育背景。
這些相關信息,影響人至深。
多以平和的心態去關注事物。
利角不光會戳傷你所厭惡的人,也會在不經意間傷害愛你的人。
戾氣太重,會帶入生活之中。
而生活之中與你最親近的人,會在無形之中被你重傷。
當負面情緒無法控制時,試著將事物退三步來看待。
當憤怒急于用語言發泄時,先緩一緩,轉移一下注意力。
漸漸你會發現。
哪怕只過了三分鐘,那些說出口必定會后悔的話,已經不用脫口而出。
佛魔一念間,安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