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隨筆*第四周*

? ? ? 第六章進一步講解了理解的本質,相比之前幾章,有點難以消化,需要在繼續閱讀后再回過頭來思考。但在理解水平所能達到的部分內容里,還是很有收獲。

? ? ? 要學生理解什么?作者用了兩種表述進行對比,告訴我們“理解不是事實,而是運用所給的既定事實推斷出的結論。”很多新教師常常疑惑,告訴過學生很多遍了,為什么就是記不住?顯然,我們就是忽視了推斷的過程,理解的過程。我們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學生看得懂,聽得懂我們的結論,這意味著他們就能記住。可事實是,只有學生對要理解的內容進行小塊分析,再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拼接,才能變成他們的理解。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為了讓教師更清楚、更準確地列出需要學生理解的內容,避免“事實”性表述,作者給出了非常好的方法。當我們在解讀文本和制定教學目標時,就可以用到。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讀到這里,不禁有些疑問,這樣的表述,學生能理解么?學生的概括也需要和老師一樣么?產生這些疑問,說明自己的覺悟還是很低,剛剛講過“理解不是背誦,學生有自己的理解”,以上的疑問根本不是問題啊!作者也很了解我們的心思,在后面再次強調,“這只是給設計者用的,而不是給學習者的”,“對于理解的陳述,只是為了讓教師清晰自己的架構目標,不是讓學生去背誦”。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這章留下的疑問很多,比如主題性理解和綜合性理解的區別,理解的多元化等,希望能通過之后的學習,有更準確和深刻的理解。

? ?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