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準大四,正在面臨人生又一個重大節點,身邊的同學90%都在準備考研,而我,決定不考研直接找工作。
第二個月,我后悔了。
今天,話題#逃避式考研#成功上了微博熱搜,所謂逃避式考研,是指很多同學為了逃避就業、逃避相親等一些不愿意面臨的現實,而選擇考研的現象。
和我想象的一樣,評論中大多數是在說考研有多重要。
“現在好多崗位要求研究生學歷以上,不考研怎么能行?”“逃避不逃避,考上研不都一樣”“讀研期間我們有充足的時間考慮自己的人生,我還沒想好以后就業方向呢”“想要彌補本科學歷的不足”“名校情結”等等
這大概是大大大部分考研同學的想法吧,真的在學術上有所追求而考研的真的是少數。
我沒有資格評論逃避式考研到底有沒有錯,因為,我是逃避式就業。
就像那些逃避就業的同學害怕工作一樣,我害怕考研失敗,害怕那種努力了一年最終失敗的挫折感。
我一向認為自己是心理承受能力強的人,但在這個事情上,我真的害怕浪費時間帶來的后悔感。
我選擇逃避式就業的原因不僅因為害怕考研失敗,還因為,我渴望獨立,我想把自己逼出去。
大學的生活就像溫水煮青蛙,只要在校園里,就感覺像有一個無形的罩子籠罩著自己不被外界所傷害。
越臨近畢業越覺得大學努力的還不夠,越后悔沒有早點看透這個安全罩,越遺憾沒能早點認清自己的不足。
我不想讓自己再在校園的保護罩里野蠻生長了,是時候逼自己出去認清這個世界了。
有人可能說,反正研究生畢業也要走入社會的,留給自己兩到三年再成熟一點不好嗎?這么著急干嘛?
但我自己知道,就像上學時候的暑假作業,每次都拖到開學前一個星期才寫一樣,就算再給我兩到三年,還是會像現在一樣懼怕進入社會,何必自欺欺人呢?
前一段時間學校有個老師問我考不考研,我說我不考,她苦口婆心地勸我,考研吧,工作太折磨人了。
她會這么說也不排除因為當時她是辦公室唯一一個留下來加班的人。
我問她,就算考上了讀研出來不還是要工作嗎?
她說,那不一樣,兩到三年,你會成熟更多的,到時候心理承受能力更強。
她這么說難道意味著校園里比社會更可怕更能讓人成長嗎?
那更不要考研了。可怕。
開玩笑。
反正她沒有說動我,我還是堅持不考研。
但是決定不考研的兩個月后,我后悔了。
在考研黨“認真備戰”的暑假,按理說我應該在找實習,可現實是,暑假過了一半,我還在家里。
對了,還有一個我不愿考研的原因是因為我不喜歡我的專業,不想再讀這個專業了,我想要嘗試其他崗位的工作。
開始找工作才發現,找一份工作有多難,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更難。
機會不是沒有,專業對口的很多,而我偏偏不喜歡對口工作,銷售也很多,但我不愿意去,所以現在在焦慮地線上實習和瘋狂學習其他技能中。
難,找工作比我想象中難的多,我已經無數次冒出后悔的念頭了,如果我選擇考研,現在應該在圖書館安安靜靜地學習,而不至于現在這樣焦慮地整夜失眠。
找不到合適的實習怎么辦?那就找不到工作了怎么辦?小城市機會這么少怎么辦?想去大城市怎么辦?那還要租房怎么辦?一個人遇到騙子怎么辦?
每晚都恨不得把未來20年規劃一遍,然后告訴自己,大不了就回來啃老。
有一個我很喜歡的博主說,現代年輕人的焦慮大多來自于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
真的說的太對了,只有實踐起來才會發現自己做的自己有的,真是少的可憐。
我對未來有多焦慮,我對未來就有多期待。
我完全可以放棄自己的夢想,像大部分學長學姐一樣進類似的公司,在自己的家鄉度過一生。但我還是想拼一拼,我放不下想做的那件事,因為我一直在問自己:如果不做這件事,我會后悔嗎?
如果你也在迷茫,那就問一問自己,如果不做這件事,你會后悔嗎?
愿我們都能在揮汗如雨的路上,一邊咬著牙堅持,一邊說:
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