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大家好,我是大鵬,對于最近接連不斷的熱點問題,我有話要說,印篇幅限制的原因發個連載吧,希望和大家交流。
我們先從婦女兒童聊起……
ladyfirst女士優先,這句話每個人都會說,但這句話的含義誰能說清楚?
"女士優先"的含義是:在一切社交場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義務主動而自覺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尊重婦女、照顧婦女、體諒婦女、保護婦女并且想方設法、盡心盡力地為婦女排憂解難。倘若因為男士的不慎而使婦女陷于尷尬、困難的處境,則意味著男士的失職。男士們唯有奉行"女士優先",才會被人們看作是有教養的紳士,反之,在人們眼里則會成為莽夫粗漢。
女士優先主要流行于西方國家,如歐洲、北美以及俄羅斯等地,拉美、非洲的部分地區,也比較重視此項禮節。在上述國家、地區,如果男士對女士優先原則缺乏了解,在交際應酬中,就會顯得"另類"。然而,在阿拉伯世界和南亞、東亞地區,像中國、日本、朝鮮、韓國等,則崇尚本國、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在日常交際中,"女士優先"并不普遍,多見于涉外和上層社交場所。
《泰坦尼克號》的電影故事我們耳熟能詳,有人說記得的是小李子的帥氣,有人記得的是年輕時的一見鐘情,還有人說只記得車玻璃上的手印……但我記憶最深的,是那句“讓婦女兒童先走”
在電影《泰坦尼克號》里,我們看到了一幅幅充滿人性,感人至深的溫暖畫面:白發蒼蒼的老船長莊嚴宣布讓婦女兒童首先離船,并平靜地與泰坦尼克號一同沉沒;一位仁慈而勇敢的牧師冒著生命危險返回正在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動情呼吁:“讓婦女兒童先上救生艇!”;一位父親深情地親吻小女兒之后將她送上救生艇……
不要以為電影里都是假的,都是杜撰的,當時確實有很多人選擇紳士般的死亡。當然,就像本文之前說的,紳士,屬于上層社會。
攜帶傭人、司機等共同登船的富豪本杰明·古根海姆看到女性登上救生艇之后明白自己沒有獲救機會,他返回自己的船艙,穿上了自己的晚禮服。據說他是這么說的,“我們已經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準備像一個紳士一樣下沉。如果這真的發生了,告訴我的妻子,我已經盡自己所能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
? ? ? 63歲的老婦艾達·斯特勞斯拒絕拋下丈夫、梅西百貨的創始人伊斯多獨自逃生。艾達當時幾乎已經上了8號救生艇,但她突然改變了主意,又回來和伊斯多待在一起,她說,“這么多年來,我們都生活在一起,你去的地方,我也去! ”她把自己在艇里的位置給了一個年輕的女傭,還把自己的毛皮大衣也甩給了這個女傭,說“我再也用不著它了!”斯特勞斯夫婦最后的時刻是一起坐在甲板上,等待著巨浪將他們吞沒。
? ? ? 億萬富翁約翰·雅各布·阿斯德問負責救生艇的船員,他可否陪同正懷著身孕的妻子馬德琳上艇,那個船員說了一句“婦孺先上”之后,他就像一個真正的紳士一樣,回到甲板,安靜地坐在那里,直到輪船沉沒,船上倒下的大煙囪把他砸進大西洋中。阿斯德當時已有資產8700多萬美元,加上他那些發明專利,身價達1億美元以上,是泰坦尼克號上唯一的億萬富翁,也是當時全世界最富的人之一。
美國新澤西州州立大學教授、著名社會學家戴維·波普諾在他的《社會學》一書中這樣寫道:“……不幸的是救生船不夠。盡管很多人 (超過1500人)遇難,但乘客注意遵守‘優先救助婦女兒童’的社會規范”,使得英國公眾和政府面對這一巨大災難,“可以找到一些安慰”——統計數據表明,“乘客中69%的婦女和兒童活了下來,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還”。
這是泰坦尼克號奉獻給世界的一條活生生的文明守則。
但波普諾接下來揭示的數據卻十分殘酷,他繼續寫道:“我們發現,三等艙中的乘客只有26%生還,與此相應的是,二等艙乘客的生還率是44%,頭等艙是60%。頭等艙男乘客的生還率比三等艙中兒童的生還率還稍高一點。”“輪船的頭等艙主要由有錢人住著,二等艙乘客大部分是中產階級職員和商人,三等艙(以及更低等)主要是由去美國的貧窮移民乘坐。 ”
? 這是人類社會更為強悍的另一條規則。
待續未完
下一篇我將詳細闡述泰坦尼克號設計上的硬傷,以及對“紳士”這兩個字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