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就生出了寫小說的想法。寫作就是一顆夢想種子,早就種下,卻遲遲沒有發(fā)芽。
我想等我準備好了就動筆,可十多年過去了,我還是沒準備好。也曾多次提筆,可每次都有開始沒結局。
我總覺得自己火候不到,駕馭不了自己想寫的文字。事實上,我真的做不到。拼拼湊湊的文字好碼,但文化格局、內(nèi)涵、厚度卻不好寫。我不滿意自己寫出的字,也是對自己水平的不自信。
越拖我就越?jīng)]有勇氣,越拖我就越?jīng)]有底氣,以至于我不敢動筆。怕褻瀆了文字,也對不起那顆沉睡了十二年的種子。
近來我漸漸明白了,不動筆,我就永遠也不會發(fā)現(xiàn)問題,不會知道自己的缺點在哪里,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哪些地方需要需要學習。實際上,創(chuàng)作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邊寫邊成長,作者和作品一起長大,像青梅竹馬一樣。寫的多了,經(jīng)驗自然也就多了,也就會越來越駕輕就熟了。
為了不讓十二年來心心念念的作家夢落空,為了我心中那顆想要破土而出的種子,我開始動筆寫我的第一部小說。果然,問題浮出水面了。才寫完第一卷我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邏輯缺陷,以及對地理人文知識的欠缺,還有語言的準確度……問題出來了,那我所要做的就是修補,改缺陷,補知識,這是個大工程,如果做好了,直接決定了我小說的深度。
醞釀了好幾年了,我的第一部小說,它就像我的孩子那樣,我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它,既盼著它早點來到世間,又不想它來的太倉促。這種心情就像小孩子吃糖果,既想一次全吃進肚子里,又想一顆糖果吃到地老天荒,糾結中參雜著歡喜。
朋友讓我不要著急,她說:有人寫一部小說要用幾十年甚至一輩子,你寫幾年也不算得長。你先慢慢寫,寫出文化的深度,歷史的厚度,重點是你要寫出你想要的感覺。
我是當局者迷了,竟然有些急功近利,太過于浮躁的心態(tài)直接影響了我小說的質(zhì)量。我想,朋友就是在你走錯道能拉你一把的人。
我問她:你喜歡讀小說嗎,喜歡什么類的。
朋友:就我來說,我比較喜歡現(xiàn)代都市類的,你可以考慮寫都市經(jīng)濟類的,和你專業(yè)相關的,因為這個比較貼近現(xiàn)在生活,而且會吸引你專業(yè)的讀者。至于你的古風小說,會有很多讀者,現(xiàn)在寫古風仙俠的比較多,市場競爭比較激烈,寫起來會比較累,而且不一定會突出。不過你寫完了,我愿意當你第一個讀者!
我:雖然我偏愛古風,但我會考慮你的建議,真的很棒。
朋友:無論寫什么,都不要著急,你需要沉淀。現(xiàn)在的你,有些浮躁了。
還是朋友貼心,總是會時時提點我。我也總有聽君一席話就耳聰目明的感覺。
萬事開頭難,我既開了頭,硬著頭皮也要走下去。哦,不是硬著頭皮,是認認真真地走下去,先盡人事,而后知天命!